首页> 中文学位 >黔中安顺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类型及特点研究
【6h】

黔中安顺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类型及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

1.1.1 缘起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于屯堡文化的研究

1.2.2 国内对于屯堡文化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调研的对象及范围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区域概况及历史沿革

2.1 安顺地区区域概况

2.2 历史沿革

2.2.1 元代之前的历史

2.2.2 明清的开发

2.3 屯堡文化现象成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顺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类型

3.1 宗教建筑

3.1.1 宗教建筑的定义

3.1.2 屯堡及周边区域宗教发展简况

3.1.3 民间信仰下的宗教建筑

3.2 祭祀建筑

3.2.1 祭祀建筑的定义和类型

3.2.2 屯堡社会性祭祀建筑

3.2.3 屯堡家祠

3.3 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使用用途转换现象及原因

3.3.1 政府主导的功能转换

3.3.2 民间自发功能转换

3.4 典型案例分析

3.4.1 鲍家屯宗教及祭祀建筑

3.4.2 九溪宗教及祭祀建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4.1 宗教及祭祀建筑与村落的关系

4.1.1 核心式

4.1.2 接触式

4.1.3 分离式

4.2 功能特征

4.2.1 公共空间作用

4.2.2 避难所作用

4.2.3 精神慰藉作用

4.3 平面布局特征

4.3.1 集中式

4.3.2 合院式

4.3.3 综合式

4.4 结构和构造特征

4.4.1 结构

4.4.2 构造和材料

4.5 建筑的装饰特征

4.5.1 木雕

4.5.2 石雕

4.6 美学特征

4.6.1 风水学影响下的天人合一

4.6.2 喀斯特地貌影响下粗狂的灵动之美

4.6.3 军事背景下的适用美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屯堡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5.1 屯堡宗教民俗活动

5.2 屯堡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5.2.1 跳神、抬亭子活动

5.2.2 佛会、朝山与过河活动

5.2.3 屯堡民间组织与祠庙管理

5.3 宗教民俗活动对于屯堡人的意义

5.3.1 构建族群团结的作用

5.3.2 军事等级下的村民自治的管理需要

5.3.3 心灵的慰藉以及精神生活的满足

5.3.4 教育的意义

5.4 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面临的问题

5.5 保护利用建议

5.5.1 本体保护利用建议

5.5.2 现代建筑语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承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展开▼

摘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传统地域性建筑的多姿多彩。黔中屯堡建筑是“汉文化之正统同一性”与“少数民族之地域多样性”的结合,也是防御性建筑与居住性建筑的结合,所以其一方面是研究汉民族传统建筑地域适应性的重要案例,另一方面是研究防御性建筑不可多得的素材。宗教及祭祀建筑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载体,较少受到“西风东渐”影响下、如世俗建筑那般的迅速流变,因此是古建筑研究的鲜活实体。本文在总结大量前人对“屯堡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对“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做了针对性的研究。
  第一章:介绍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简述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给出调研范围及研究框架。
  第二章:厘清屯堡文化发展脉络,探讨其成因。
  第三章:廓清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类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章:分析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特点及成因。
  第五章:剖析屯堡的重点非物质文化与宗教及祭祀建筑的关系,提出保护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先是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屯堡文化成因方面的思考;接着对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定义、归类提出了部分自己的见解;关于屯堡宗教及祭祀建筑的特点及成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故以大量的实地调研案例佐证之;最后,基于屯堡文化民族学、人类学方面丰富的研究成果,对屯堡重点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介绍,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