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探析《一层楼》《泣红亭》在借鉴《红楼梦》基础上的创新
【6h】

探析《一层楼》《泣红亭》在借鉴《红楼梦》基础上的创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文的主要创新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内在思想的继承与延展

一、作品主题的滋生土壤

二、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延展

第二章 人物形象再创造

一、富有反抗意识的蒙古族女性

二、蒙古族的青年“儒士”

第三章 情节安排的借鉴与独特性

一、细节描写的借鉴与独特性

二、由“红楼一梦”到大团圆结局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姊妹篇《一层楼》、《泣红亭》,这两部小说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次脱离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依附,而以漠南蒙古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在蒙古族文化史上乃至蒙汉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尝试采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分析尹湛纳希如何在借鉴曹雪芹的《红楼梦》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创新。被借鉴的作品《红楼梦》属于第三世界的文化遗产,尹湛纳希的个性特点、文化修养和思想倾向等构成孕育作品的第二世界,而他所处的时代氛围、民族风俗等则是提供作品题材的第一世界。由此可见,《一层楼》、《泣红亭》决非是对《红楼梦》的简单模仿,而是包含着多方面的开新,既体现了尹湛纳希的个性心理,又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正文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三个基本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探究《一层楼》、《泣红亭》的主题思想与《红楼梦》的异同,分析前者对于后者的继承与延展。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控制蒙古而在蒙古地区大力推行黄教,以此来蒙蔽人们的思想,同时在军事上采取“用兵蒙古”的政策,加之蒙古族古老传统中重畋猎骑射,轻文化知识的陋习,以致严重阻碍了蒙古地区的发展。作者立足漠南蒙古的社会现实,本着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同时批判性的继承和融合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而形成作品的意旨。作者在继承《红楼梦》反封建礼教的思想的同时,却对佛教不无微词,而积极主张学习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倡导知书明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第二章,从人物塑造方面,《一层楼》、《泣红亭》中把主人公贲璞玉塑造成一位蒙古族青年儒士的形象,他追求知书明理,关注社会、怜悯农民、忠顺尊者、孝从长者,这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迥然有别。尹湛纳希笔下的贲璞玉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反抗意识,他虽然追求婚姻自由,但最后还是屈从父命,这与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存在差异。虽然与《红楼梦》一样塑造出了一系列环绕于男主人公周围的女性形象,但她们性格较为泼辣率真,富有反抗精神,显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就情节安排方面而言,《一层楼》、《泣红亭》选材漠南蒙古的现实生活,在借鉴《红楼梦》的情节安排和细节描写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漠南蒙古地区的社会图景和风俗人情,带有较浓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特色,显示了蒙古民族乐观向上的个性特点和“尚圆”的民族审美趣味,这也使得《一层楼》、《泣红亭》打破了《红楼梦》中“前世姻缘,今生一梦”的悲剧性结局,而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赋予作品以大团圆的结局。当然,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世界中其实很难实现,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撰写了一部爱情传奇。
  总之,本文运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来解读《一层楼》、《泣红亭》对《红楼梦》的借鉴与创新,既能会通二者的相同之处,同时也能解释前者所以实现了创新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