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堵河流域上游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关系研究
【6h】

堵河流域上游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2.5 水文地质特征

2.6 人类工程活动特征

2.7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特征

3.1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

3.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斜坡破坏机理分析

4.1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2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3 地层岩性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4 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4.5 境内斜坡破坏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评价

5.1 易发性评价方法

5.2 评价指标分析

5.3 易发性分区及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展开▼

摘要

堵河流域上游处于大巴山—大洪山构造带的中部地区,地跨秦岭地槽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断层、褶皱构造以及板理构造发育。境内属中低山地貌单元,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00km2有7条,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达2464m。北部以变质岩—火山岩建造为主,南部以碎屑岩-碳酸岩建造为主。总之,境内地质环境复杂,地势高差悬殊,河流发育,易滑地层广泛分布。在汛期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共同作用下,地质灾害频发。属于鄂西地质灾害高发区,亦是湖北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基于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力求找到研究区地质灾害发展演化规律,完成地质灾害科学客观评价,为区域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经不懈的努力,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459处,其中滑坡231处,不稳定斜坡189处,崩塌23处,泥石流15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占总数的50.43%,基本处于不稳定状态。地质灾害呈分区性、集中式发育,具有南崩、北滑、中间崩滑的分布规律。
  2)研究区地质灾害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控制。其分布以扬子地台北缘大断裂、竹溪断裂为界,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在南部山区的褶皱陡倾角翼部控制崩塌发育,缓倾角翼部控制滑坡发育。在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带控制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层岩性的板理构造及软弱特性控制地质灾害成区发育;在新生代的不均匀性隆升及断裂的活动下,形成的夷平面、河流阶地等地貌和高陡缓地形,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另外,在地下水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地质灾害加剧。
  3)研究区内斜坡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四种破坏模式。在洪积扇区,以土崩、土溜形式逐级破坏;在变质岩岩组分布区,表现为倾倒变形—折断—滑动的破坏模式;在顺向坡体中形成顺向结构斜坡破坏模式,表现为风化—局部破坏—整体滑动等三个阶段演化;在反向坡体中形成反向坡结构斜坡破坏模式,表现为崩塌—堆积—崩塌的破坏模式。
  4)针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在前人关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各自评价方法的优点,提出以GIS、信息量法和AHP法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现实的分析,利用统计的信息量确定各类因子权重,意在消除因子之间判断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单因子加权叠加,实现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客观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