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道德经历与公我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6h】

不道德经历与公我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不道德经历

2.1.1 不道德经历与自我

2.1.2 不道德经历与情绪

2.1.3 不道德经历与认知

2.1.4 不道德经历与行为

2.2 公我意识

2.2.1 概念

2.2.2 公我意识与行为

2.2.3 公我意识与道德行为

2.2.4 公我意识与不道德行为

2.3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及问题提出

2.4 研究设计及假设

2.5 研究方案流程图

3 研究一 不道德经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实验设计

3.3.3 实验材料和程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自变量操纵有效性检验

3.4.2 描述性统计结果

3.4.3 卡方检验结果

3.5 讨论

4 研究二 不道德经历与特质性公我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实验设计

4.3.3 实验材料和程序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自变量操纵有效性检验

4.4.2 描述性统计结果

4.4.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5 讨论

5 研究三 不道德经历与情境性公我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实验设计

5.3.3 实验材料和程序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自变量操纵有效性检验

5.4.2 描述性统计结果

5.4.3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5 讨论

6 总讨论

6.1 不道德经历与不道德行为

6.3 公我意识与不道德行为

6.3 不道德经历与公我意识的交互作用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7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究一问卷

附录2 研究二问卷

附录3 研究三问卷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以往研究多以不道德行为单独作为前因变量或是结果变量进行研究,然而,新近对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研究多关注其动态性,即过去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对之后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动态的视角考察了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即过去做过的不道德行为对之后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此外,以往研究指出了公我意识与不道德行为之间可能的联系。本研究同时考察了公我意识与不道德经历的交互作用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公我意识状态下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对不道德行为影响的差异。
  研究一采用情境故事法,探究个体之前做过的不道德行为,即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对个体未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回忆法与自我意识量表,考察不道德经历与特质性的公我意识对个体未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三采用行为想象法与内隐启动法,同样旨在考察不道德经历与状态性的公我意识对个体未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以巩固研究二的结果。
  结果表明,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影响其之后的不道德行为,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未来的不道德行为显著地多于没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个体的公我意识影响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公我意识高的个体的不道德行为显著地少于公我意识低的个体;公我意识与不道德经历的交互作用对不道德行为有影响,即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只有在公我意识低时,其不道德行为才会显著增加;而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在公我意识高时,其不道德行为会显著地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