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齐民要术》中的农业与饮食文化研究
【6h】

《齐民要术》中的农业与饮食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齐民要术》成书背景与版本

(二)民国时期的有关研究成果

(三)1949年-1979年的有关研究成果

(四)改革开放后的有关研究成果

(五)《齐民要术》与饮食有关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与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齐民要术》中稻作农业与饮食文化

一、“稻”释名

(一)考古学视野下的稻

(二)历史文献记载的稻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稻作的分布

(一)稻作在北方的分布

(二)稻作在南方的分布

三、稻的种植

(一)耕地与产量

(二)生长周期的判断

四、稻作的食用价值

(一)饭食

(二)粥食

(三)米粉

(四)调味料

五、稻与文化生活

(一)五里闻香的好米

(二)吉祥寓意的稻作

六、结论

第二章《齐民要术》中粟作农业与饮食文化

(一)考古学视野下的粟作

(二)历史文献记载的粟

二、粟的分布

三、粟的种植

(一)土地的耕作方式

(二)生长周期的判断

四、粟的食用价值

(一)粟米饭

(二)素食

(三)备荒与军粮

(四)其他

五、粟与文化的关系

(一)粟与谶纬之说

(二)粟与诗文

六、结论

第三章《齐民要术》中麦作农业与饮食文化

一、“麦”释名

二、煮:麦作基本食用方法

(一)麦粒煮饭

(二)粉食煮饭

(三)点心小吃的出现

(一)饼食的具体形式

(二)饼食的主要种类

四、面粉发酵法的发明与利用

(一)面食发酵技术——酒窖发面法

(二)面食发酵技术——酸浆酵法

(三)面食发酵技术——酵面发面法

五、麦与文化的关系

六、结论

第四章《齐民要术》中畜牧业与饮食文化

一、牛的用途扩展

(一)牛肉的食用

(二)调味品

(三)内脏食用与其他

二、羊的用途增加

(一)羊肉的食用

(二)内脏的食用

(三)酸奶的出现

三、马肉的食用

四、渔业的发展

五、结论

第五章《齐民要术》体现的酿造技术

一、酿造原料品种的丰富

(一)蔬菜的贮藏加工

(二)果品加工贮藏技术

二、制酱技术的多样性

(一)《齐民要术》保留的秦汉时期制酱技术

(二)《齐民要术》所见魏晋时期制酱技术

(三)《齐民要术》与《四时纂要》的制酱技术对比

三、酿酒技术的创造性

(一)《齐民要术》保留的秦汉时期酿酒技术

(二)《齐民要术》所见魏晋时期酿酒技术

(三)《齐民要术》与《四时纂要》的制酒技术对比

四、制醋技术的世俗性

(一)《齐民要术》所见魏晋时期制醋技术

(二)《齐民要术》与《四时纂要》的制醋技术对比

五、调味品与世俗文化

(一)调味品与孝文化

(二)酒文化的鼎盛

(三)宴会与政治的关联

第六章《齐民要术》所见农业技术、经济与食疗

一、《齐民要术》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

(一)农作制度与土壤耕作的总结

(二)用地养地技术经验的总结

(三)良种繁育技术的总结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经济状况

(一)战争与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二)农业经济政策恢复的效果

(三)粮食产量的增加

三、食疗理念的新发展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域间的饮食文化交流

一、典籍与饮食文化交流

二、植物性食料与饮食文化交流

(一)农业作物中的饮食交流

(二)经济作物中的饮食交流

三、动物性食料与饮食文化交流

(一)饮食习惯的交流

(二)胡族元素的增加

(三)渔业养殖的发展

四、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

(一)乌桓与鲜卑

(二)肃慎与勿吉

(三)夫余与室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参与项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吴昊;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历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姚伟钧;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业;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2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