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马克思的现实观及其现实意义
【6h】

论马克思的现实观及其现实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马克思的“现实”概念

(一)现实概念的提出

(二)马克思提出的“现实”

三、马克思考察“现实”的基本方法

(一)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二)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1.费尔巴哈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2.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超越

(三)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1.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2.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3.对黑格尔现实概念的本体论批判

四、马克思现实观的基本内容

(一)现实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发展,包括历史的发展

(二)实践的发展为人发展的本质活动

(三)客观自然界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实践主要是指人与外部世界存在的联系与发展

五、马克思现实观的特点

(一)马克思现实观立足于本质的发展

(二)马克思现实观在继承中扬弃

(三)马克思现实观具备发展的革新特点

六、马克思现实观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了真正科学的历史观

(二)马克思现实观具有“面向现实”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诉求

(三)当代学者研究现实改变现实的理论武器

(四)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克思的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马克思的现实观形成缘由、方法及内容也有利于加深对现实的思考和认识更有助于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研究马克思的现实观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为导论,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缘由、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着重梳理了从古希腊到当代社会人们对“现实”概念的探索和研究。
  第二部分以“现实”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马克思的现实观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带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色彩转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观。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转变大致有以下几个时期:一、在“博士论文”时期,开始关注并阐述现实。二、《莱茵报》到《德法年鉴》为马克思现实观的转变时期。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的发表标志马克思的现实观初步形成。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的现实观最终确立。
  第三部分讨论马克思考察现实的基本方法。总的来说,马克思是运用新唯物主义的方法来阐释,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点:一、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通过对“现实的人”的考察以了解现实。二、对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超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理性认识对感性直观的超越。三、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主要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马克思提倡;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不属于伦理的范畴只是现实的实际的分歧所在,主要认为家庭与市民的发展不是国家发展的结果而是家庭与市民发展的共同的产物之一,将政治社会的发展与市民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第四部分归纳了马克思现实观的基本内容,对马克思的现实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第五部分发掘马克思的现实观的特点。找到马克思的现实观与以前的现实观点最大不同之处是马克思总是立足于本质的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马克思主义具备发展的革新特点,所以马克思的现实观总在自我革新和向前发展。
  第六部分探讨了马克思的现实观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研究马克思的现实观可以为人类解决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困境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马克思的现实观本身也实现了真正科学的历史观。学习马克思的现实观将为这一代人更好的把握和改变现实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