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对主养草鱼池塘营养循环与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
【6h】

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对主养草鱼池塘营养循环与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综述

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实验设计

3.2池塘养殖对象概况

4.两种不同营养源投喂池塘的水化指标

4.1 材料与方法

4.2 两种投喂池塘溶氧与pH值的比较

4.3 两种投喂池塘氮磷营养盐的比较

4.4 讨论

5. 两种不同营养源投喂池塘的浮游生物比较

5.1 统计分析

5.2. 实验结果

5.3讨论

6. 两种营养源投喂池塘的食物网结构与营养归趋

6.1 稳定同位素分析与同位素模型

6.2 统计分析

6.3 两种投喂池塘稳定同位素值与C/N比率

6.4 两种营养投喂池塘的食物网结构图

6.5两种投喂池塘饲料源的营养去向

6.6 两种营养源投喂对主养草鱼池塘营养归趋的影响

6.7两种营养源投喂池塘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池塘养殖目前已是世界淡水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淡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逐步提高,大量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饲料投入池塘并未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从而导致池塘营养过剩、水质恶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提出,有机体是由元素构成的,而元素的化学计量比是有机体的重要特征,是有机体对资源数量和种类的需求特征。环境对有机体的元素比值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有机体对其周围环境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释放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有机体和周围的生存环境存在反馈关系。活的有机体的元素组成及比例一般相对比较稳定,这种稳定正是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调节和影响的结果。因此,开展对养殖鱼类和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阐明养殖鱼类和水环境的C、N、P元素值及比率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精养池塘营养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效率,对池塘精准投喂、调控水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实验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和元素比分析,结合水化指标与浮游生物群落分析,两种不同饲料源投喂方式对主养草鱼池塘低营养级生物群落结构、营养转化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
  1、各池塘水化指标氨态氮、总氮、总磷浓度在9月份达到最高,总磷浓度在8月份最高、9月份最低,TP在10月份浓度最低。总体上,各水化学指标的含量均为投喂人工饲料池塘的浓度大于投喂苏丹草池塘。
  2、投喂苏丹草的实验池塘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2属54种,投饲人工饲料的池塘为5门28属47种。两种投喂方式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均由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组成。相比之下,投喂苏丹草池塘的浮游植物种类、密度要高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投喂人工饲料与苏丹草池塘的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及比例基本相同。投喂人工饲料池塘的浮游动物组成为:轮虫种类最多(59.7%),其次为原生动物(32.5%),枝角类和桡足类最少(分别为5.2%和2.6%);苏丹草池塘的浮游动物组成为:轮虫58.7%,原生动物33.3%,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5.3%和2.7%。
  3、两种投喂池塘养殖对象的δ13C值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苏丹草的高δ13C值导致投喂苏丹草池塘的养殖鱼类和水环境也具有较高的δ13C值。人工饲料的C:N比为1.28:1,苏丹草的C:N比为2.51:1。投喂苏丹草的池塘中食草性的草鱼和团头鲂的C:N分别为3.21:1和3.05:1,滤食性鱼类鲢、鳙的C:N比分别为3.18:1和3.20:1, POM的C:N比为7.26:1,沉积物的C:N比为10.78:1。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中草鱼和团头鲂的C:N比分别为3.22:1和3.21:1,鲢、鳙的C:N比分别为3.24:1和3.19:1, POM的C:N比为10.25:1,沉积物的C:N比为11.21:1。投喂人工饲料使池塘具有更多的碳源,沉积物和 POM的碳氮比更高,多余的碳源沉积到池底以及释放到养殖水环境中。
  4、应用IsoSource软件分析食物贡献比例,投喂不同营养源的养殖池塘,养殖对象的主要能量来源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苏丹草的营养去向绝大部分被食草性的草鱼和团头鲂摄取,占营养的能量的84%;而滤食性的鲢鳙能量只有极少来自苏丹草,这与其食性有关;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人工饲料的大部分能量同样贡献于主养的草鱼和团头鲂;由于颗粒性人工饲料的本身特性,有一部分的能量归于池底的沉积物(12%);仍有部分碎屑饲料被滤食性的鳙摄取。
  5、投喂人工饲料池塘中草鱼和团头鲂N:P均高于投喂苏丹草池塘,而苏丹草池塘和人工饲料的鲢、鳙、团头鲂的N:P无显著性的差异,草鱼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不同的营养源对草鱼的影响较大。人工饲料比苏丹草具有更高的N、P含量,N、P含量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其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苏丹草相比人工饲料具有较高的C:P、N:P、C:N值,而且两种饲料源之间具有统计上极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