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6h】

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生态伦理学文献综述

1.2.1 西方生态伦理学文献综述

1.2.2 国内生态伦理学研究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生态伦理观的缘起及发展

2.1 生态伦理观的缘起

2.1.1 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

2.1.2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2.2 生态伦理学概述

2.3 生态伦理学的特征

3 生态伦理问题的背景与现状

3.1 生态伦理问题的背景

3.2 当前生态伦理意识形态面临的困难

3.2.1 生态伦理观念教育的缺失

3.2.2 经济发展模式引发生态危机

3.2.3 制度建设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需求

3.3 当前生态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3.3.1 环境污染问题

3.3.2 资源与能源枯竭问题

3.3.3 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3.4 当前生态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生态伦理观念缺失

3.4.2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亟待改变

4 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

4.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1.1 人与自然是统一体

4.1.2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相互性

4.2 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是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

4.3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

4.3.1 辩证统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

4.3.2 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是相互制约

4.3.3 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4.3.4 历史的发展赋予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定位

4.4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伦理原则

4.4.1 和谐发展原则

4.4.2 平等公平原则

4.4.3 可持续发展原则

4.5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内容

4.5.1 维护自然发展和平衡

4.5.2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选择

4.5.3 人类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抉择

5 生态伦理问题的解决与生态文明构建

5.1 新生态伦理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

5.1.1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生态伦理观

5.1.2 生态文明的构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

5.2 构建生态文明的几点建议

5.2.1 制定新的全局性开发战略规划

5.2.2 修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

5.2.3 加大保护资源和能源力度

5.2.4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生态伦理学自创立以来经过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理论体系逐步成熟,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被社会公众所更广泛的重视,目前生态伦理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并且为学界所关注的学科。生态伦理学中的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落实遇见的客观困难。从生态环境恶化的本质上看,是人类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传统思想中把人作为中心,作为占有主导地位的主体,而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生存关系。所以,生态文明构建,是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本体研究入手,对本学科理论、历史沿革、主流思想学派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目前生态伦理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指出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在进行以上研究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伦理文明的建议。最后得出结论:一是生态伦理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在理论研究的维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下一步应在生态伦理学与本土化的结合上进行探索。二是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前提是保护好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努力修复生态平衡。三是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传统粗狂型经济方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四是构建新的生态文明体系重点是引导社会重视生态伦理观,把友善、和谐、共建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深入人心。五是生态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王萌;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启杰;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党史;
  • 关键词

    生态文明社会; 伦理问题; 本质;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34:1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