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6h】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2.1人与自然的关系

2.1.1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石

2.1.2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2.1.3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

2.1.4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

2.2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2.2.1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

2.2.2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2.2.3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2.3科技、环境、生产力的关系

2.3.1关于自然生产力的思想

2.3.2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

2.4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现当代中国的发展

2.4.1关于人口发展的思想

2.4.2关于节约资源的思想

2.4.3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

2.5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2.5.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5.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前提

2.5.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2.6本章小结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3.1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3.1.1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3.1.2西方“和谐”思想的借鉴

3.1.3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3.1.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3.2.1和谐社会的一般规定

3.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3.3.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

3.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3.3.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3.4本章小结

4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4.1以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指导社会生产力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1依靠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1.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4.1.3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2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推动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4.2.2树立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4.2.3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

4.3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3.1建立人口高素质型社会

4.3.2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4.3.3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4.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为了一项新兴事业,这一领域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要解决好生态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问题本身,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科技与环境和生产力的论述,从中挖掘了马克思关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