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h】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的筛选

2.2 健康对照组选择

2.3 观察指标及分组

2.4 实验方法

2.5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3.2 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的关系分析

3.3 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3.4 鼻咽癌患者放疗近期疗效评价

4 讨论

4.1 恶性肿瘤与血凝

4.2 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鼻咽癌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起源于鼻咽部粘膜上皮细胞,与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存在明显不同。鼻咽癌具有独特的种族和地域分布,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发病率非常低(小于1/10万人年),而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北极,中东和北非等地,发病率最高可达50/10万人年,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1]。现已明确鼻咽癌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有关,患者体内长期存在慢性炎症。鼻咽癌肿瘤位置较深,与多种重要组织器官相邻,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新发病例多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早期有研究证明恶性肿瘤与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复杂的联系,癌症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增高。Armand Trousseau首先提出,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是存在恶性肿瘤的标志[2]。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患者的血栓形成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及相关治疗对凝血过程产生多种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3,4]。临床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是两种对血凝变化较敏感的血凝指标,并且其血浆水平与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相关,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鼻咽癌具有较高的放射治疗敏感性,其主要标准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晚期患者可行联合放化疗,但化疗方式的研究存在争议。现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和推广,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日渐成为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放疗可能通过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引起血栓形成风险增加[5]。目前,国内外有关鼻咽癌放疗对血凝状态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不一致。
  目的:
  本试验主要通过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后FIB和D-dimer的变化,分析放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首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龄25岁~71岁,平均年龄47岁。同时随机选取同时间段门诊体检健康人群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鼻咽癌患者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组于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3个月采集清晨空腹血样,用阈值法原理测血浆FIB水平,用免疫比浊法原理测定血浆D-dimer水平。讨论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鼻咽癌患者两种凝血指标在放疗前后的差异,评估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所有统计学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近期有效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浆FIB和D-dime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2、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含量关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的比较:在性别方面,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3个月FIB和D-dime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FIB和D-dimer水平均较年龄<50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FIB和D-dimer水平较临床分期Ⅲ~Ⅳa期血浆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3个月之间的比较:放疗后1个月血浆FIB水平高于放疗前水平和放疗后3个月水平,且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3个月患者FIB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个月D-dimer含量比放疗前降低,而放疗后3个月D-dimer水平较放疗后1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3个月FIB和D-dimer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鼻咽癌患者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87例治疗有效,9例患者复发。对性别而言,男性72例,有效65例,无效7例,女性24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45例,有效39例,无效6例,年龄<50岁51例,有效48例,无效3例,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升高组(>4.0g/L)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FIB正常组(≤4.0g/L)81例,有效78例,无效3例,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升高组(>0.3ug/ml)65例,有效56例,无效9例,D-dimer正常组(≤0.3ug/ml)31例,有效31例,无效0例,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状态。
  2、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与年龄和临床分期有关,与性别无关。年龄大,临床分期晚的鼻咽癌患者血浆FIB和D-dimer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鼻咽癌患者的肿瘤负荷,有助于鼻咽癌患者分层治疗及预后评估。
  3、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在鼻咽癌放疗后1个月变化显著,提示凝血功能异常明显,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状态较重。
  4、通过对FIB和D-dimer水平的研究,可以指导鼻咽癌放疗期间抗凝血药物的应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