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孕期生化指标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
【6h】

中孕期生化指标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65

OLE_LINK19

OLE_LINK93

OLE_LINK79

OLE_LINK67

OLE_LINK82

OLE_LINK83

OLE_LINK72

OLE_LINK74

OLE_LINK95

OLE_LINK86

OLE_LINK87

OLE_LINK97

OLE_LINK32

OLE_LINK4

OLE_LINK70

OLE_LINK59

OLE_LINK11

OLE_LINK57

OLE_LINK39

OLE_LINK26

OLE_LINK17

OLE_LINK99

OLE_LINK61

OLE_LINK77

OLE_LINK51

OLE_LINK48

展开▼

摘要

1 背景与目的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是指怀孕之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新诊断的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较大,多于妊娠结束后自然消退,但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妊娠第24-2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明确诊断。因此对于 GDM 孕妇的及早发现、积极给予干预和相应治疗措施,减少其对孕产妇、围产儿的近期及远期危害,意义重大。 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中孕期正常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肌酐等其他生化指标,探讨中孕期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 2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单胎妊娠,中孕期检测空腹血糖、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孕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77例。按照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人728例,将研究对象根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和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组138例,正常妊娠组590例。 搜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姓名、年龄、孕周、既往史等情况;记录中孕期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结果;记录孕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t检验比较两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预测因子,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正常妊娠组中孕孕周及晚孕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年龄大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血生化指标比较 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中孕期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红细胞计数(RBC)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OGTT试验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3 中孕期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率比较 将中孕期空腹血糖以每升高0.5mmol/L的标准分为4组,随着FPG水平的升高,GDM的诊断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四组之间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46,P=0.000)。 3.4 中孕期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组间OGTT异常类型的比较 三组中以 OGTT 试验单纯空腹血糖异常类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65,P=0.160);三组间单纯餐后血糖异常类型比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异常类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662,P=0.004,X2=6.070,P=0.048);3.5 中孕期空腹血糖按百分位数法分层GDM发生率的比较 空腹血糖最高百分位GDM的发生率与最低百分位的GDM的发生率比较,OR值为4.082(95%CI2.286~7.889)。 3.6 中孕期生化指标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 中孕期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红细胞计数(RBC)、肌酐(Cr)单独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 、0.564、0.569、0.557、0.559、0.566、0.583、0.563;建立联合预测因子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90。 4 研究结论 4.1 随着中孕期FPG水平升高,GDM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4.2 中孕期不同的FPG水平,孕晚期诊断GDM的OGTT异常类型不相同; 4.3 单个生化指标预测GDM价值较低,联合预测GDM的价值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