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殊途同归:《荀子》《管子》礼法思想对比研究
【6h】

殊途同归:《荀子》《管子》礼法思想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绪 论

(一)选题意义

1.学术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学术综述

1.对《荀子》《管子》所属流派的研究

2.《荀子》《管子》成书年代研究

3.《荀子》及其礼、法思想研究

4.《管子》及其礼、法思想研究⑤

5.有关思想合流趋势的研究

6.对《荀子》《管子》研究的述评

(三)本文旨趣

1.本文目标

2.研究方法

3.资料来源

4.创新之处

二、《荀子》《管子》不同的思想起点:天人之分与道、气说

(一)两种学派的两种本体——对“天”的不同解读

1.儒家的天

2.道家的道

(二)《荀子》《管子》对天、道的改造

1.《荀子》的天人之分

2.《管子》的道论

(三)《荀子》《管子》天道观的一致性

三、《荀子》《管子》趋于合流的人性论

(一)《荀子》的人性论

1.性恶论的提出

2.化性起伪——改造人性之途径

3.对人性恶的再认识

(二)《管子》的人性论

1.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2.因利求治

(三)《荀子》《管子》人性论的一致性

四、《荀子》《管子》共同的思想指向:法

(一)《荀子》的礼法思想

1.《荀子》礼的起源和作用

2.《荀子》法的起源和作用

3.《荀子》思想体系中的礼、法关系

(二)《管子》的礼法思想

1.《管子》法的起源和作用

2.礼的起源和作用

3.《管子》思想体系中的礼、法关系

(三)对《荀子》《管子》法指向的认知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春秋以降,思想家们根据各自的社会经历、学术背景和社会地位,提出了不同的治国安邦学说。战国中后期,思想家们的思想逐渐出现了合流的趋势,由“争鸣”而趋于“共鸣”。《荀子》与《管子》思想之趋同,反映出战国时期思想合流的“大势”。
  《荀子》与《管子》的思想起点是不同的,分别是天和道。“天”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天不仅是世间万物源泉,也是人在世间行为的依据。道是道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道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所在。经过《荀子》与《管子》对之前思想家天论、道论和各自天道观的改造,《荀子》与《管子》都将唯物主义思想贯彻到各自的天道观中,使二者在天道观上具有了趋同性,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合流趋势奠定了逻辑上和理论上的基础。
  《荀子》与《管子》在人性论上,逐渐趋向于一致性。《荀子》在承认人的基本欲求的前提之下,提出了“人性恶”。所谓的人性恶指的是过度的欲求。针对人性恶问题,《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思想,即是说,人性虽恶,但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人性的恶,是可以通过后天得到教化、得到规范而使之为善。《管子》并没有对人性的善恶做出定性,而且认可了人的基本欲求。《管子》一方面认为,人由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所产生的欲望是正常的;另一方面认为对人的欲望要加以引导,认为人的欲望要有个度,如果纵欲,就会物极必反,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危害。因此《管子》提出了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并提出因利求治的思想。总之,《荀子》与《管子》均把欲望当做人性的主要内容,均提出了对欲望的引导疏通。
  《荀子》与《管子》最终在礼法层面达成了共识。从表面上看,《荀子》的礼法关系是以礼为核心的,而法居于从属的地位;《管子》的礼法思想,则是以法为核心,礼居于从属地位。但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礼,与之前儒家思想家阐述的礼相比多了一层含义:礼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工具,同时还具备了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则是法所具备的独特性。因此,在礼法关系上,《荀子》和《管子》具备了一致性,也即是说礼法最终指向都是强制性的“法”。《荀子》和《管子》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荀子》和《管子》在对之前儒家思想体系和之前道家思想体系的继承发展之后,在人性论方面,都将欲望作为人性的重要内容,并主张对其加以引导。在礼法关系上,《荀子》和《管子》则达成了共识,即是说,在礼法关系上,二者都最终指向了具有强制性的“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