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央注视点影响返回抑制?——对基于输入返回抑制的探究
【6h】

中央注视点影响返回抑制?——对基于输入返回抑制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 言

1.1 返回抑制的源起

1.2 返回抑制的研究范式

1.3 返回抑制的理论和机制

2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实验范式

4 实验一 验证中央注视点能否影响返回抑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5 实验二 验证STD是否影响返回抑制以及是否存在基于输入的返回抑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6 实验三 验证STD是否影响M任务中的返回抑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7 总讨论

7.1 SOA的选择

7.2 实验一两种实验条件下产生显著差异的原因

7.3 对实验二的讨论

7.4 对实验三的讨论

7.5 对基于输入和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的讨论

7.6 总结

7.7 展望

8 总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含致谢)

展开▼

摘要

Ponser和Cohen(1984)的研究中,使用空间线索范式,先后呈现两个刺激(线索S1和目标S2),随机出现在左边或者右边,要求被试对其做反应。结果发现,当线索呈现与目标呈现的间隔时间(stimulus-onset asynchrony,简称SOA)小于300ms时,被试对线索与目标出现在相同位置(线索化位置)的目标反应快于线索和目标呈现在不同位置(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也就是出现易化作用;而当线索呈现与目标呈现的间隔时间较长,大于300ms时,被试对呈现在与线索位置相同的目标反应慢于呈现在与线索位置不同目标的反应。Ponser等人(1985)将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简称IOR)。研究发现,返回抑制发生时有两条通路被激活,学者们将两条通路称为输出通路(眼动系统激活的不对称产生的运动偏向)和输入通路(视觉加工过程受到抑制)。在Taylor&Klein(2000)的研究中发现:当对四种条件下的线索和目标(外周线索、外周目标,外周线索、中央目标,中央线索、外周目标,中央线索、中央目标)进行眼跳反应时,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当眼动系统激活时,会产生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而当对线索不反应、对目标手动反应,即眼动系统被抑制时,则产生基于输入的返回抑制。这一发现为两类型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Wang等人(2012)研究发现,使用和Taylor相似的实验设计,并要求被试做相同的反应,在对外周线索、中央线索和外周目标做眼跳反应的任务中,发现当线索为外周线索时返回抑制的效应量显著大于线索为中央线索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他们认为,当眼动系统激活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产生基于输入和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这就是两成分理论。针对“当眼动系统激活时,到底同时产生基于输入和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还是只产生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的问题,本研究借助眼动技术,使用目标-目标范式,通过三个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采用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2中央注视点(有/无)的被试内设计,验证“对外周线索和外周目标做眼跳反应时会产生两种成分的返回抑制”的结论是否会受中央注视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线索主效应显著,中央注视点主效应显著,两个block中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有显著差异,说明中央注视点是否存在影响返回抑制效应量。 实验二将探究返回抑制效应量是否受中央注视点二次线索化所产生的STD(short-term depression,短期抑制)的影响。采用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2目标类型(彩色/黑色)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对目标S2的眼跳反应时。结果表明,线索主效应显著,目标类型主效应不显著,对返回抑制效应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当要求被试对目标颜色进行判断时,会促进对目标位置的加工,返回抑制效应量产生了变化,说明外周目标产生的返回抑制中含有注意成分。实验中,第一个block的试验未移除中央注视点,但其结果与第二个block的试验中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说明中央注视点的存在产生了STD,抑制对外周位置的感知觉加工,影响了返回抑制。 鉴于Taylor和Klein(2000)的结果,如果是由于STD造成影响,那么当移除中央注视点时,四种条件下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会有同种程度的增加,而不能得到Wang等人(2012)的结果,即SM任务(对外周线索眼跳、对外周目标眼跳)、S任务(对外周线索不反应,对外周目标眼跳反应)和M任务(对中央线索眼跳反应、对外周目标眼跳反应)返回抑制效应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不是SM任务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为S任务和M任务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之和。实验三将对M任务中中央注视点的影响进行探究,采用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3线索类型(中央线索且有中央注视点/中央线索且无中央注视点,外周线索且有中央注视点)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对目标S2的眼跳反应时。结果表明,线索主效应显著,实验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中央注视点造成的STD不会对M任务产生影响。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央注视点会对返回抑制效应量造成影响;(2)中央注视点之所以会对返回抑制效应量造成影响是由于其所产生的 STD效应;(3)对外周线索眼跳、对外周目标眼跳时会产生基于输入和基于输出两种成分的返回抑制,此结果支持了两成分理论;(4)当对中央线索眼跳、对外周目标眼跳时,STD并不会对返回抑制效应量造成产生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沈泽玮;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基础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洪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心理学;道路工程;
  • 关键词

    注视点; 返回抑制; 输入;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9:0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