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废墟上的救赎——唐·德里罗小说《地下世界》中的“垃圾美学”
【6h】

废墟上的救赎——唐·德里罗小说《地下世界》中的“垃圾美学”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 Underworld:Literature Review

1.2.1 Literature Review Abroad

1.2.2 Literature Review at Home

1.3 Significance and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1 Sociological Theories

2.1.1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2.1.2 The Consumer Society

2.2 Cultural Studies and Walter Benjamin’s Theory

2.2.1 Dialectical Image

2.2.2 Monadology

2.2.3 The Authenticity of Art

2.2.4 "Trash Aesthetics"

Chapter 3 Alienated Spectacles of the Waste in the Novel

3.1 The Alienated Accumulation of the Waste

3.2 Alien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Processing the Waste

3.3 Alienation of the Institution in Processing the Waste

Chapter 4 Landfills:Reconstruction and Redemption of the History

4.1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Sims’s Landfill

4.2 Redemption of the History:Detwiler’s Landfill in Concept

Chapter 5 Towers and Painting:Recreation and Redemption of the Art

5.1 Recreation of the Art:Sabato Rodia’s Watts Towers

5.2 Redemption of the Art:Klara Sax’s Landscape Painting

Chapte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ublished papers

Resume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美国当代小说家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以冷峻的笔触对美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的作品涉及消费、科技、冷战、媒体、垃圾、偏执狂等多种主题,深刻地揭露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焦虑和危机感。1997年发表的《地下世界》是他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作品,史诗性地叙述了美国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历史,同时也是反映“垃圾”这一主题的鸿篇巨制。本文以德里罗的《地下世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本雅明的“垃圾美学”等理论,以作品中垃圾的描写为主线,从历史和艺术两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的理论家和艺术家对垃圾进行解构又重构的过程中形成的救赎美学。
  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
  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作者及作品的地位和影响力、本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意义与框架。国外研究中以“垃圾”为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文化批评等方面阐述了垃圾的管理、概念化堆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研究中以“垃圾”为视角的文献为数不多,对“垃圾”以及“垃圾美学”的研究有待深入。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丰富德里罗的研究成果,深化我们关于垃圾对现代人类社会影响的意识。
  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第二章理论背景从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两个方面介绍本论文相关理论和本雅明的“垃圾美学”理论。20世纪以后,有关社会学的研究比较关注当下的景观、消费和文化等领域。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批判理论应运而生,其中大众文化、城市文化、消费文化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重点。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本雅明的理论对城市空间和文学研究的影响很大,为后世学者所推崇。本文采用其通达历史的研究方法“垃圾美学”对小说进行分析。第三章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呈现出的垃圾异化景观,主要是从数量、处理技术和处理机构三个方面来分析现代社会垃圾的异化发展趋势。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垃圾废弃物的量的异化积聚形成了一种景观化呈现,使垃圾的处理方式、处理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垃圾的处理从早期的填埋、压缩、回收到超大体积的垃圾填埋场的出现,处理技术从一般技术到尖端技术的使用,垃圾回收公司从国内公司到跨国公司的发展,都呈现出异化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结合本雅明的理论从历史层面分析了两种垃圾填埋场的救赎含义。垃圾设计师和废物理论家的概念化垃圾是对现实解构又重构的异化景观呈现,成为人类面向历史与死亡的一面镜子,引发人类的怀旧情感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体现出“垃圾美学”的历史蕴意。第五章结合本雅明的理论从艺术层面,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品给人带来的震惊体验。艺术家的华兹塔楼和垃圾地景再造通过视觉的“拾遗”提升了垃圾的美学功能,建构了一种艺术的救赎。
  第六章为结论,分析认为德里罗通过本雅明的碎片化书写,揭示出异化的垃圾空间积聚背后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隐喻世界。作者借以垃圾这样一种“微”物之物的历史和艺术的救赎性书写,暗合了本雅明对垃圾的历史和艺术的哲思,揭示出艺术家和思想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警醒和深刻隐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