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研究——以《月华》为中心
【6h】

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研究——以《月华》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计

第1章 历史视阈下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

1.1河北回民的族源

1.2历史上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

本章小结

第2章 河北回民的文化认同

2.1文化碰撞中误会与隔阂:侮回案

2.2基于侮回案的双方反思

2.3促进文化认同的和谐之音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战中河北回民的爱国实践

3.1国民身份的认同

3.2爱国与爱教的统一

3.3河北回民国家认同的爱国实践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回民国家认同的构建

4.1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对回民国家认同的指导作用

4.2国民政府领导人对回民国家认同构建的帮助

4.3中共民族政策对河北回民国家认同的再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世界各地民族冲突的频发,国家认同研究逐渐升温。回族作为中国第二大少数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与历代政权保持良性互动,因此对于回族国家认同的研究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是回族民族意识、文化意识逐渐觉醒,国家认同不断加强的时期,本文将在介绍河北回族族源,分析历史视阈下河北回族国家认同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方面对民国时期河北回族国家认同作进一步研究,爱国主义虽不等同于国家认同,但它是对国家认同更为强烈和更高层次的表述。另外,在回族国家认同形成的过程中,除回民自身的主动调适外,还有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本文最后一章,将分析国共两党民族政策对回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经过分析认为,我国回回共同体的国家认同古而有之,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是以往国家认同在新时期的转变与升华。民国时期河北回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体现在教育改革、武术、戏曲等多方面,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侮回案的发生,但多是因误会而起,侮回案的解决过程正是两种文化进一步融合的契合点。爱国主义则更多的通过抵抗外侮来体现,爱国主义的原动力是国民意识的建立、爱国与爱教相统一思想的深入人心。而国家对于回族国家认同的构建,主要是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调动了回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同时在其爱国实践中也起着指导作用。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河北,开始在一些回族聚居地组织抗日武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实行民主政治”的原则下,河北回民开始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懈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