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哥特建筑和哥特文学的融通性研究——从哥特建筑的角度看哥特小说《呼啸山庄》
【6h】

哥特建筑和哥特文学的融通性研究——从哥特建筑的角度看哥特小说《呼啸山庄》

代理获取

摘要

哥特艺术是人类为表达某种特定的生存理念及满足其精神慰藉和审美诉求而创造出来的伟大艺术形式。哥特式艺术主要是指一种区别与罗马风格的建筑风格,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而从18 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其具有共同的奇特基调与文体风格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目前已经有论著是通过追溯哥特渊源来研究哥特小说,但是还没有把“哥特建筑”和“哥特小说”,两种最基本的哥特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建筑物作为“凝动的音乐”不仅具有美学上的功效,而且和文学一样是人们心灵世界的一种物化形态。文学描述社会千象,刻画人生百态,探讨人类内心,是人类心灵世界的一种文字形态。建筑与文学素有历史的联系,二者同属美学范畴:建筑和文学都是对世界领悟和思辨的产物;著名的文学作品就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伟岸建筑。但是很久以来,建筑与文学两种艺术形态很少会联系在一起;只有“哥特”建筑和“哥特”小说共用一个术语,他们形成了某种共同的精神气质。哥特小说一般以“恐怖、神秘、超自然”三个特征为要素,以中世纪哥特式为典型场景,让人开卷就仿佛踏入神秘的哥特教堂一般,读哥特小说将欣赏移情于视觉,灵魂在惊悚中慢慢升华到哥特教堂无限的高度。 《呼啸山庄》(1847)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代表作,也是哥特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她诞生于现实主义小说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正如哥特建筑诞生于朴实的罗马风格之中一样,所以作者选择《呼啸山庄》类比为哥特建筑。在艺术史中,建筑与文学两种艺术形态始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以《呼啸山庄》为例,从跨学科的角度,试图探索哥特建筑艺术和哥特文学审美的相容相通,探索建筑,文学二者的关系,挖掘哥特小说的存在及不断演变的深层次原因,挖掘建筑与文学的两者之间深邃的联系和血肉之亲。 西方的崇高理论是欣赏哥特式教堂和读解哥特小说的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本文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比作一哥特教堂,用崇高理论探寻两者的共同的渊源和美学价值。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具有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高阔的空间,加上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建筑像文学一样,一直在记录人类发展的历史变迁,一直在展示人类的心灵。论文深入分析了哥特建筑特征及其深层背景,让人获得与阅读哥特文学作品时的同样感受、内心的愉悦和同等强烈的震撼。哥特小说以离奇、恐怖的事件作为主题,结构手法与哥特建筑的结构手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超自然的幽灵、魔力、恶魔的偏执狂更像极了哥特教堂的彩色玻璃长窗,将神秘之光引进哥特小说。小说的结构和超自然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哥特式教堂结构一样,哥特小说将人推向惬意、赞叹与向上延展的“惊悚”愉悦之中。 从社会人文背景看,哥特建筑和哥特小说产生的背景都在动荡和繁荣的冲击中。他们都展示人性的阴暗与丑陋,但是在恐怖、黑暗的背后蕴含着一种向善向美、惩恶扬善的思想精神。因此,探讨哥特建筑和哥特小说具有其自身不容忽视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净化”功能,这是构成审美教育完整功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哥特建筑和哥特小说,不仅可以让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得以“敞开”,而且可以扩大、丰富、更新我们已有的视界,获得另一番全新的艺术的审美快感。 把读解哥特小说放置到欣赏哥特式建筑的成面,这是从平面向立体、从抽象审美到实物审美的转变,分析各个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比较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相通之处,挖掘哥特小说存在不断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给哥特研究引进新的视野。哥特建筑是实物;哥特小说是抽象文本,给人在视觉等方面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但是这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之内,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