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新课改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以广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
【6h】

面向新课改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以广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2.缘由

3.意义

(二)文献综述

1.高师课改研究述评

2.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改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新课改

2.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3.课程改革

4.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二、新课改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挑战

(一)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二)语文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三)语文新课改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挑战

1.“三维”课程目标须质性提升

2.课程结构需匹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3.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4.课程实施方式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5.课程评价应聚焦学生发展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全人发展教育理论

(二)回归生活的课程实践观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多元智能理论

四、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现状

(一)调查概述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2.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问题的元分析

(三)存在问题

1.课程目标的三维失衡

2.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3.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4.课程实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课程评价仍囿于甄别和选拔功能

五、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成因追问

(一)教育观念滞后

(二)心理惰性的惯延

(三)传统文化的牵制

(四)择业环境的负影响

(五)教育资源短缺

(六)课改自身的复杂性

六、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二)实施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三)扬弃传统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

(四)提升教师入职标准,增强课程的专业性

(五)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资源

(六)运用科学的课程理论,破解课改复杂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课改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现状调查问卷之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担负培养基础教育语文师资任务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新型语文教师的培养质量,而目前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新型语文教师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研究面向新课改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问题,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满足新课改对新型语文教师的培养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论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介绍该专业课程改革所依据的理论,并根据新课改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对该专业的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揭示目前该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进而针对问题成因提出该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以期为该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借鉴。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在明确问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明晰研究思路,进而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科学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建构起相应的内在逻辑体系。
  第二部分分析新课改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挑战。新课改的实施,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三维”课程目标须质性提升、课程结构需匹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课程实施方式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评价应聚焦学生发展。
  第三部分介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全人发展教育理论、回归生活的课程实践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第四部分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现状。从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分析,揭示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目标的三维失衡;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实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评价仍囿于甄别和选拔功能。
  第五部分分析问题的成因。主要有教育观念滞后、心理惰性的惯延、传统文化的牵制、择业环境的负影响、教育资源短缺、课改自身的复杂性等六个方面的原因。
  第六部分提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针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如下改革对策:强化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扬弃传统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提升教师入职标准,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资源;运用科学的课程理论,破解课改复杂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