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6h】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VD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种族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饮酒与吸烟、感染和脑卒中后的症状因素(语言障碍、瘫痪程度)等。目前尚没有明确的VD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楚地反映脑血管病造成的各种病理改变,并可进一步评估它们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VD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VD与中风后无痴呆(Strokewithoutdementia,SWD)的危险因素、MRI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对照研究,以期找出VD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预测、预防和治疗VD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本文选择了广东省人民医院老研所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分为VD组及SWD组。两组均为最近一次中风发作后半年以上且病情已稳定者,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Hachinski量表的评定。VD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3.23±7.41岁。SWD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3.14±6.61岁。全部患者均于2周内行头颅MRI、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学方法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软件包(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结果1.VD组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及卒中发作史均多于SWD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VD组中额叶皮层下、颞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尾状核及丘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WD组(P<0.05),其他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与SW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VD组梗死灶涉及2个以下部位的病例明显少于SWD组(P<0.05),VD组梗死灶涉及3个以上部位的则多于SWD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4.VD组与SWD组不同程度LA的比较,两组0、1、2级LA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VD组3级LA占35.0%(14/40),SWD组占10.0%(3/30),有显著性差异(P>0.05)。5.VD组放射冠及基底节的LA发生率分别为65.0%,55.0%,SWD组分别为40.0%,30.0%,VD组明显高于SWD组(P<0.05),而两组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半卵圆中心的LA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6.脑萎缩的线性指标:VD组与SWD组间海马钩回间距及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海马钩指数、第三脑室宽度、侧脑室额角宽度、双额指数及侧脑室体部宽度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7.颈动脉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VD组双侧CCA及双侧ICA的PSV均数显著大于SWD组(P<0.05),VD组双侧CCA及ICA的RI均数都大于SWD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VD组双侧IMT均数均大于SW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硬斑、软斑及混合斑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VD组的左、右侧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总积分均数均显著大于SWD组(P<0.05)。VD组颈动脉轻度狭窄、明显狭窄和完全闭塞的例数均多于SWD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及卒中发作史是VD的高危因素。 2.额叶皮层下、颞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尾状核及丘脑梗死,梗死灶涉及3个以上部位,3级LA,放射冠、基底节的LA等是VD的危险因素。 3.海马钩回间距,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颈动脉PSV、IMT值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是诊断VD的支持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