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研究
【6h】

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临床表现与诊断

2 骨折分型

3 放射学诊断

4 病因病理与分类

5 治疗方法

6 并发症

7 肘内翻的原因与预防

8 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骨折分型及肿胀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影响

2 杉树皮小夹板固定的优点

3 夹板及扎带固定的缺点

4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优点

5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缺点

6 骨牵引术的优点

7 切开复位固定的缺点

8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法,探讨各种骨折情况和治疗方法的相关性选择,进一步指导临床研究。
  方法:
  观察病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和横岗人民医院骨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3例。将其分为克氏针组(33例)和夹板组(30例),克氏针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夹板组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观察二组伤肢治疗后第3、7天肿胀、疼痛的程度和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活动情况以及总治疗费用,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比较其优越性。
  结果:
  通过对肿胀治疗后第3天和治疗后第7天、疼痛治疗后第3天和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3个月功能活动情况、总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1、根据肿胀消退评价标准,33例克氏针组患儿中治疗后第3天克氏针组29例肿胀好转,夹板组16例,治疗后第7天克氏针组30例肿胀好转,夹板组19例;使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对比有显著意义,表明术后肿胀程度克氏针组优于夹板组。
  2、根据疼痛评估标准,33例克氏针组患儿中治疗前疼痛评分克氏针组5.7±1.4,夹板组5.4±1.5;治疗后第3天克氏针组3.9±1.3,夹板组5.3±1.5;治疗后第7天克氏针组1.8±1.5,夹板组3.3±1.6。克氏针组与夹板组比较:治疗前,P=0.415>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P=0.000<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 P=0.000<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克氏针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00<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00<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夹板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P=0.342>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00<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根据Fly-mn等评定标准,术后3月功能恢复中克氏针组仅有3例差的,而夹板组9例,使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得出术后3月功能活动情况克氏针组与夹板组对比有显著意义。
  4、通过对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总和进行统计,克氏针组平均费用为5434元,而夹板组平均费用为2233元,通过t检验,P<0.05,对比有显著意义。
  结论:
  1、从病例分布分析,GartlandⅡ型、Ⅲ型骨折占92%;Gartland I型骨折仅占8%,由于此类骨折绝大多数采用传统中医夹板外固定术而没有住院,本次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资料不完整者未进入本研究。因此,数据统计更适合GartlandⅡ型、Ⅲ型骨折,但对于Gartland I型骨折存在偏倚。
  2、数据统计显示,对于GartlandⅡ型、Ⅲ型骨折,在临床指标如肿胀、疼痛、功能恢复方面,克氏针组明显优于夹板组;但在经济费用对比中,夹板组却明显优于克氏针组。因此,骨折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治疗,从临床疗效、经济费用、综合效益比来说,GartlandⅡ型骨折肿胀程度为 I°、Ⅱ°,GartlandⅢ型骨折肿胀程度为I°,更适合采用传统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GartlandⅡ型骨折肿胀程度为Ⅲ°,GartlandⅢ型骨折肿胀程度为Ⅱ°、Ⅲ°,更适合采用传统中医手法复位基础上进行克氏针固定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