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归自身与走向自觉的文学批评——论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1985-1990)
【6h】

回归自身与走向自觉的文学批评——论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1985-1990)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学主体性:走向深刻的文学论争

第一节 历史的追溯

第二节 “文学主体性”论争

第三节 论争的价值

第二章 时代的选择:文学批评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第一节 “批评方法”崛起的背景

第二节 批评方法多元化

第三节 方法热的深度思考

第三章 有意味的探讨:对文学形式的批评

第一节 形式批评的崛起

第二节 形式批评的显著成果

第四章 回到原点:对现实主义与典型问题的批评

第一节 现实主义论争

第二节 典型问题论争

第五章 理性与科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

第一节 文艺审美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突破与创新

第三节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提出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在全面清理与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向其自身回归,文学批评走向自觉,并呈现出多元探索的发展格局,在文学主体性的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的突破创新、对文学形式的批评、对现实主义与典型问题的批评、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这五个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重大突破。理论家们立足于文学实践,在对前一阶段的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勇于破旧立新,使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并对此后文艺学的学科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进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整体性研究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本文根据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发展状态,自然划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文学主体性的提出促使文艺理论走向深刻的论争;其次,文学批评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彰显了这一时期文艺理论的迫切需要;再次,对文学形式的批评打开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探讨;另外,对现实主义与典型问题的批评使文学批评关注原点并形成回潮;最后,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推动了人们对文学本质的深入探讨。
  经过对这五个方面的梳理分析,不但在宏观上较为全面地概括了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发展概况,而且又通过对论争的细致分析试图体现出现代转换的深度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