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社会变迁对戏剧文化的影响研究
【6h】

明清社会变迁对戏剧文化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综论

1明初社会与戏曲的道德化倾向

1.1明初教化思想与戏曲政策

1.2明初教化剧与道德化倾向

2明中期社会与戏曲的复兴

2.1明中期社会风气的变迁

2.2明中期戏剧创作

3明后期社会与戏曲的繁荣

3.1明后期社会变迁与剧坛

3.2明后期戏曲创作

4明末清初社会与历史时事剧

4.1历史时事剧的社会文化背景

4.2历史时事剧的创作

5清中期社会与剧坛的嬗变

5.1职业戏班的昌盛

5.2折子戏的流行

5.3地方小戏的兴起

5.4花部雅部的消长

5.5商业剧场的繁盛

6晚清社会与戏曲的变革

6.1清末地方戏的兴起

6.2晚清戏剧改良运动

下编 专题研究

1明中后期吴越地区戏曲文化

1.1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的环境

1.2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的创作

1.3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的场所

1.4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的构成

1.5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的传播

2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与戏剧勃兴

2.1江南私家园林演剧的背景

2.2江南私家园林演剧的场景

2.3江南私家园林演剧的士人

3明清女剧作家的戏曲创作

3.1明清代表女剧作家

3.2明清女剧作家的创作背景

3.3明清女剧作家的创作内容

4李渔戏曲活动的商业性特征

4.1李渔商业化戏曲活动的原因

4.2李渔戏曲创作的商业性特征

4.3李渔商业化创作的戏曲理论

4.4李渔家班演出活动的商业性

5明清禁毁戏剧的权力话语特征

5.1明代禁戏之特征

5.2清代禁戏之特征

6明清苏州、南京、扬州与北京剧坛

6.1昆山腔兴起与苏州剧坛的繁荣

6.2明清易代与南京剧坛的兴盛

6.3乾隆南巡与扬州剧坛的盛极一时

6.4政治文化中心与北京剧坛的红火

7佛教、道教与明清戏剧

7.1佛教与晚明戏剧

7.2道教与明清戏剧

8明清市场流变与戏剧的发展

8.1明代戏曲分布与市场状况

8.2明末清初家乐演出与市场影响

8.3清中期花雅之争与市场消费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个人简历

联系地址

展开▼

摘要

明代是戏剧文化再度繁荣时期,清代是戏剧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因此明清戏剧文化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工作报告尝试从明清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性文化思潮、社会心理、社会风尚以及市场状况等方面,阐释明清戏剧文化反映社会的个体特征。本研究工作报告综论部分大体以明初、明中期、明后期、明末清初、清中期、晚清六个阶段,对明清戏剧作纵向梳理和论析,试图完整勾勒明清戏剧全貌。一是明初社会与戏曲的道德化倾向。明初制定了一系列对戏曲影响很大的政策、禁令法规。戏曲创作萧条,有益风化是明初剧坛的普遍倾向。二是明中期社会与戏曲的复兴。戏曲中融入了时代精神,“情”的潜流变得活跃起来。三是明后期社会与戏曲的繁荣。社会矛盾的刺激、“至情”思潮与佛道思想的推动、“举国若狂”的观剧风尚等使戏曲创作获得全面的繁荣。四是明末清初社会与历史时事剧。特殊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当时士人阶层特殊的文化心态,在戏曲创作中表现出来。剧作家通过历史故事来曲折地表现民族意识和遗民的情感,形成了历史时事剧创作热潮,借古寓今,抒情言志,成为时代精神的曲折表征。五是清中期社会与剧坛的嬗变。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职业戏班的昌盛,折子戏的流行,地方小戏的兴起,商业剧场的繁盛,使花部乱弹渐渐取代雅部昆剧,在南北各地剧坛上占尽上风。六是晚清社会与戏曲的变革。清末都市文化、市民经济发展,使地方戏繁荣起来。晚清兴起的戏剧改良运动将戏曲直接纳入到为改良政治服务的轨道,使其在促进中华民族觉悟的变革求新的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工作报告专题研究部分对明清社会中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戏剧文化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透视分析。一是明代中后期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特殊的文化环境,形成了吴越地区戏曲文化特殊的构成、场所、传播和创作等。二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与戏剧勃兴。明清江南园林演剧的背景、场景、士人构成了明清特有的江南园林戏剧文化。三是明清女剧作家戏曲创作。明清女剧作家戏曲创作是在明清社会背景下展开的,戏曲创作主题鲜明独特。四是李渔戏曲活动的商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李渔戏曲创作的商业性特征、商业化创作的戏曲理论和李渔家班演出活动的营业性等方面。五是明清禁毁戏剧的权力话语特征。作为官方仪典的戏剧在明清被管制,从帝王禁戏的矛盾性、禁毁民间演剧的利弊评价等方面可以看出明清禁毁戏剧的复杂性。六是明清苏州、南京、扬州与北京剧坛。明中后期苏州剧坛的繁荣与昆山腔的兴起等有密切关系。明末南京剧坛的兴盛与明清易代等因素割裂不开。清中叶扬州剧坛的盛极一时与其交通地位、乾隆南巡有关。清中期北京剧坛的红火与其政治、文化中心等原因密切相联。七是佛教、道教与明清戏剧。晚明佛教的世俗化,使神头鬼面戏剧形成了规模创作。明清之际儒、释、道三教圆融成为一种普遍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思想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三教杂糅合一,仙佛鬼神混杂,是明清戏剧的基本面貌。八是市场流变与明清戏剧的发展。明清农村戏曲市场的兴旺对花部的源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明清家乐演出对商业性的戏曲演出市场有一定的联动影响作用。清中叶“花雅之争”是不同的戏曲声腔剧种对戏曲消费市场的争夺,也是戏曲发展史中全国性市场之争。 本研究工作报告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构建起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的撰述框架,既有明清社会变迁中戏剧文化影响的历史流动感,又关注每一时期的典型戏剧文化现象,使明清这一时空条件下的戏剧活动立体化,从而达到真实、客观、系统的认识明清时期社会变迁对戏剧活动的影响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