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玄英道物思想与叔本华意志客体化理论比较研究——以《道德经义疏》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为中心
【6h】

成玄英道物思想与叔本华意志客体化理论比较研究——以《道德经义疏》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 言

一、叔本华及其汉学思想

二、选题原因及比较可行性研究

三、主要研究成果及其不足

四、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其不足

第一章"道"与自在之物的"意志"

第一节 作为存在的根据

一、"道"为"生物所由"

二、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

三、意志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道绝形名

一、抽象无具体性

二、不可名辩

三、自然虚通

第二章成玄英道物思想与意志之客体化

第一节"不生而生"与意志的客体化

一、不生而生

二、意志的客体化

第二节"生物所由"之方式比较

一、道教与叔本华"一"之比较

二、"三一"与叔本华之"理念"

三、"独化"与"个体的共相"

结论

一、字之曰道

二、"知"与"道"乃在"道之自身向己显现"中为本体根源的统合

三、玄冥独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的一体化,各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学者善于吸收东方文化精粹,东方学者也学习西方较为先进的制度文化,其中以中西交流作为主旋律。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跟东方的思想颇有渊源,古印度哲学是他思想三大来源之一,他本人对汉学也有一定的研究,如老子《道德经》、中国佛学、宋明理学等,他试图用汉学来印证其思想。成玄英是重玄学者,其思想佛教意味很浓,《道德经义疏》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以佛解道”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成玄英道物思想和叔本华意志客体化思想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从而更深的了解叔本华思想与东方思想的关系。本文分为导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其内容如下: 导言首先介绍叔本华与汉学的关系,为读者理解本文提供一个思想背景。接着介绍国内外学者和本文可能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其不足,最后介绍本文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对“道”和自在之物意志进行比较。强调两者都具有本原性、无具体性、非有非无性、唯一性、非现象性、不可名辩性、不可意识性的特点;但它们的不可知性又使我们陷入认识它们的矛盾漩涡当中,它们各自理论体系都以相似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形成新的统一。第二章,把意志的客体化理论与成玄英的道物思想进行比较,成玄英的“道生”、“独化”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叔本华认为世间的万物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意志客体化是透过“理念”来完成的,每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一个特殊的理念,各自的理念客体化结果就是个体事物。也就是事物既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又是“个体的共相”“独化”的结果。 结论对正文总结性的概括。指出叔本华意志客体化与成玄英道物关系一样具有“道绝形名”、“知”与“道”乃在“道之自身向己显现”中为本体根源的统合、“玄冥独化”等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