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天士中风治疗中“治未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研究
【6h】

叶天士中风治疗中“治未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中风“治未病”的发展简史

1.1 春秋战国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2 秦汉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4 隋唐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5 两宋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6 金元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7 明朝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8 清初、中期对中风的防治

1.9 晚清民国时期对中风的防治

1.10 小结

2 叶天士中风治疗中“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具体内容

2.1 未病先防

2.1.1 不可变更因素

2.1.2 气候因素

2.1.3 生活习惯因素

2.1.4 基础疾病因素

2.2 既病防变

2.2.1 救其阴液,以防深入

2.2.2 天人相应,用药于先

2.2.3 顾护正气,防病深入

2.2.4 详辨体质,阻其传变

2.2 瘥后防复

2.3.1 节饮食

2.3.2 调情志

2.3.3 免过劳

2.4 典型案例用药特色分析

2.4.1 濡润肝肾

2.4.2 清肝平肝

2.4.3 厚味填阴

2.4.4 固摄护阴

2.4.5 辛甘化阳

2.5 小结

3 叶天士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防治中风的临床影响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叶天士“治未病’’学术思想研究近况

致谢

附录三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清代名医叶天士,其治法博采众长,融汇古今,重视并善于治未病是其治疗特色之一。《清史稿》言其:“或於无病时预知其病;或预断数十年后;皆验。”他防治中风的理论与经验对临床有着极大的指导性,明确提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并且进一步阐明其病机的关键为“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1],认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为中风主要病机。同时详细列出多种中风先兆症状,且根据症状推出病因,又据病因确立具体治则治法,使得中风防治理论基本完善,成为后世医家防治中风基本指导思想。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叶桂防治中风的经验:一、未病先防:针对年龄、体质、性格、生活习惯及基础疾病等中风危险因素,叶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如老年人脏腑功能虚衰需保养调摄,不宜过劳;木火体质者常肝阴亏虚,阳气易升发化为内风,故应注意调补肝脾;性情急躁者肝木易升,需柔药濡养肝阴;不同季节导致中风的病因病机不同,叶氏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大法;吸烟、饮酒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习惯常助热动风,需改变和控制;消渴病可能是肝风犯胃所致,故消渴患者可养阴柔肝以防中风。二、既病防变:肾水亏虚,肝阳化风,常烁筋损液,故中风治疗时应始终顾护阴液,防止阴液耗竭;叶氏治疗中风时充分考虑气候因素,未证先治;中风治疗中需顾护正气,切忌药过病所;中风后治疗上需细辨体质,因人制宜,阻其传变。三、瘥后防复:中风恢复期仍需积极治疗,加强护理,以防复发。 可见,叶天士在中风的防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立法明确,用药灵活,切合病机,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