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年级差异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年级差异的实证研究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一、课堂体验

二、学习方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象图析学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现象图析学的产生及主要观点

二、现象图析学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大学学习的理论模型

一、现象图析学关于大学学习的理论模型——3P模型

二、大学学习的其他模型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体验研究

一、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二、大学生课堂体验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的年级差异研究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二、样本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整体情况

一、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的整体情况

二、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整体情况

三、小结

第三节 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整体年级差异

一、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的整体年级差异

二、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整体年级差异

三、小结

第四节 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一、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课堂体验的年级差异

二、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三、小结

第五节 不同学科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一、不同学科大学生课堂体验的年级差异

二、不同学科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三、小结

第六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一、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整体情况

二、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整体年级差异情况

三、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四、不同学科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第四章 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年级差异的访谈分析

第一节 访谈设计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过程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整体情况

二、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整体年级差异

三、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四、不同学科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对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本研究基于全国48所高等学校的57084名四年制大学本科生在2012年的学情调查数据,考察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以及院校类型和学科对这种差异的影响情况。通过量化分析和质性访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大学生的课堂体验较为良好,学习方式较为科学,但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第二,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和大三是情况较为不良的时期。
  第三,年级对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受到院校类型的调节作用,不同院校类型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在年级变化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985高校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处于逐年进步的状态。211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都经历了先下滑后改进的过程,呈现U型变化特征。
  第四,年级对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受到学科的调节作用,不同学科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在年级变化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学科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均经历了先下滑后改善的过程。其中,理科和工科呈现出以大三为最低点的V型特征,而文科和社科则呈现出以大二和大三为低谷的U型特征。此外,理科和工科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整体上差于文科和社科学生。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首先,多方位改善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方式。其次,关注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尽早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再次,根据不同院校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做到院校有别。最后,重视不同学科学生学习的特殊性,结合学科特点改进课堂教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