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血清I-FABP、D-Dimer的变化及意义
【6h】

实验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血清I-FABP、D-Dimer的变化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兔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导致急性肠缺血时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5Kg,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结扎的方法制作兔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n=6),(2)结扎0.5h组(n=6),(3)结扎1h组(n=6),(4)结扎2h组(n=6),(4)结扎4 h组(n=6);分别于建模前,建模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从股静脉采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FABP和D-Dimer含量。各组动物分别于相应时间处死,取组织,4%多聚甲醛、4%戊二醛固定,制作H-E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
   各组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的变化:除对照组外,在结扎0.5小时组、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均高于结扎前水平(P均<0.01)和高于对照组水平(P均<0.01);结扎后0.5小时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即迅速升高,并在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组稳定在高水平。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
   各组血清中D-二聚体(D-Dimer)浓度的变化:在结扎0.5小时组、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结扎前水平和高于对照组水平(P均<0.01),但在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的升高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表现为: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后0.5小时D-二聚体(D-Dimer)开始升高,并随结扎后肠缺血的时间延长,肠缺血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
   结论: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后0.5小时即迅速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反应急性肠缺血的敏感指标。D-二聚体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后0.5小时开始升高,并随结扎后肠缺血的时间延长,肠缺血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D-二聚体是反应急性肠缺血的重要指标,联合监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肠缺血具有一定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