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析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以高考古诗词阅读题的测试点分析为中心
【6h】

试析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以高考古诗词阅读题的测试点分析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1.2.2 从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角度展开的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试卷分析法

1.3.3调查研究法

2 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素养

2.1.2 核心素养

2.2 对语文高考古诗词阅读题测试点的分析

2.2.1全国Ⅰ卷近三年古诗词阅读题测试点的分析

2.2.2 浙江卷近三年古诗词阅读题测试点的分析

2.2.3 重庆卷近三年古诗词阅读题测试点的分析

2.3 对高考中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的分析

2.3.1 全国Ⅰ卷近三年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分析

2.3.2 浙江卷近三年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分析

2.3.3 重庆卷近三年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分析

2.4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共性与个性

2.4.1 高考古诗词阅读题的比较

2.4.2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共性与个性

2.5 从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共性分析其“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2.5.1 “核心素养”之一:掌握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一般过程

2.5.2 “核心素养”之二:掌握基本的鉴赏表达技巧

2.5.3 “核心素养”之三:发展想象力,学会想象构图

2.5.4 “核心素养”之四:领会古诗词中的情感,进入意境

3 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缺失与原因

3.1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缺失

3.2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缺失的原因

3.2.2 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储备不足

3.2.2 学生的答题操作不规范

3.2.3 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存在不足

4 培育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改进方法

4.1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4.1.1 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换

4.1.2语文教师诗词素养的积淀

4.2 学生古诗词阅读素养的感性储备

4.2.1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词知识

4.2.2 引导学生学会想象构图

4.3 建构简约、有效的课堂结构

4.3.1 读一读

4.3.2 想一想

4.3.3 写一写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的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诗词在华夏五千年文化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语文素养也涵盖了众多的方面。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有一个真正的提高,必须找准方向。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育中,是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感受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引领作用。但从三年来有代表性的语文高考中对于考生古诗词阅读的要求、学生的得分以及中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缺失来看,在教学中强化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还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这是本文的实践价值。就目前关于培养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的研究来说,也还存在着一些探讨、提高的空间。本文愿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是本文的理论价值。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主要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等三个方面做了简要的阐述与说明。
  第一部分:首先对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内涵做了基本的梳理工作。然后以语文高考中的古诗词阅读题要求为切入点,寻找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中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其共性的归纳进一步探究关于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第二部分:通过调查问卷与前面试题的梳理,分析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存有缺失之处,并对其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在上述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基础上,探讨关于培育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改进方法。
  第四部分:结语,对本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

著录项

  • 作者

    范娜;

  •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语文)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中黎;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阅读;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高考考点;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3:1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