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性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析
【6h】

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性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1.4 研究路径及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2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调查

2.1 梁平竹帘工艺

2.2 梁平木版年画工艺

2.3 铜梁龙彩扎工艺

2.4 小结

3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分工情况与特征分析

3.1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分工情况

3.2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及群体性特征

4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的生成原因及意义

4.1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的生成原因

4.2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的形成意义

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保护模式思考

5.1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生存现状

5.2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认定、保护现状

5.3 现行国外及台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保护模式

5.4 改善现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保护模式的思考

6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集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员,它包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作为“源”,现代设计便为“流”,如果传统民间工艺活态的传承环境一蹶不振,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就会凋零、失落或者畸形,现代设计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传承是根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在于活态的“人”的传承。当前,我国正积极进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工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中,“传承主体---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传承主体是指:民间文化艺术的优秀传承人,既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民间文化技艺、技术,并且具有最高水准的个人或群体。[1]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系统中传承人因素的子系统结构应是由传承人个体与群体共同构成的二元主体结构。在历史长河中,担当着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传承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接的依附体,并将原有技艺吸尘纳新,赋予技艺新内涵的不仅仅是传承人个体,也包括了团结协作的传承群体。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形态中造型艺术形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传承一向因循严格的师徒口耳相授的传承方式,其形态的最后完成亦非一人能力所及,因此,对传承群体的保护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保护工作中的重点,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在研习国内外前沿理论和动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对传承群体的保护研究应从群体性特征、生存现状以及保护模式上给予关注。
  被录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平竹帘画、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舞是重庆本土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以这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个案对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梁平竹帘画、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其制作工艺繁琐、精细,并都以群体为依托进行传承,本文在深入田野调查与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首先讲述其各自工艺的流程特征,然后通过对各自的传承群体进行较为详尽地调查记录和系统整理,研究传承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中内部的行为系统分工、群体性特征、生成原因、以及功能意义,最后结合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保护模式经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保护模式提出思考,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