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6h】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述评

2.1 自我同一性的研究

2.1.1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2.1.2 自我同一性地位的概念及分类

2.1.3 自我同一性风格的概念及分类

2.1.4 自我同一性的测量工具

2.1.5 自我同一性风格与同一性地位的关系

2.2 亲社会行为研究

2.2.1 亲社会行为概念

2.2.2 亲社会行为与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

2.2.3 内隐亲社会行为

2.2.4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2.2.5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方式

2.2.6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2.3 自我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2.3.1 自我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

2.3.2 自我同一性风格与助人行为

2.4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流程

4 研究一 修订Berzonsky同一性风格问卷第四版(ISI-4)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预测问卷被试

4.2.2 正式施测被试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5 研究程序

4.6 研究结果

4.6.1 项目分析

4.6.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6.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6.4 信度分析

4.7 同一性风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4.7.1 自我同一性风格的年级、性别差异比较

4.7.2 同一性风格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4.8 小结

5 研究二 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对象

5.4 研究方法

5.5 研究工具

5.6 研究程序

5.6.1 问卷的施测

5.6.2 数据分析

5.7 研究结果

5.7.1 不同同一性风格在外显亲社会行为上的差异

5.7.2 不同同一性地位在外显亲社会行为上的差异

5.7.3 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5.7 小结

6 研究三 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对象

6.4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6.4.1 研究方法

6.4.2 研究工具

6.5 研究程序

6.7 研究结果

6.7.1 外显亲社会行为与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6.7.2 同一性风格与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6.7.3 同一性地位与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6.8 小结

7 总讨论

7.1 修订Berzonsky同一性风格问卷第四版

7.2 同一性风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7.3 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7.4 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7.5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7.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人格发展的同一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它贯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一个关于“我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同一性风格和同一性地位从不同的侧面对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探讨,同一性风格主要是从社会认知加工的角度出发,同一性地位则是从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来探讨。自我同一性就像自我管理系统一样,激发和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已有研究对自我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一性风格与助人行为、攻击行为进行过研究,但同一性风格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加工取向会对亲社会行为造成怎样的影响还没有研究进行探讨。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也没有研究探讨。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三者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同一性的发展是如何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为今后促进大学生的同一性发展来提高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翻译修订了同一性风格问卷,然后从亲社会行为的内外两个层面来探讨大学生同一性风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同一性风格、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为自我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1)在总体上,三种自我同一性风格人数的比例为信息风格的人数最多(42.82%),其次是扩散/回避风格(38.03%),而规范风格的人数最少(19.15%)。
   (2)三种风格的人数在年级、性别上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而在生源地上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的同一性风格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亲社会行为,信息风格的个体在利他性亲社会行为和匿名性亲社会行为上的得分更高,规范风格的个体在依从性亲社会行为上的得分更高,扩散/回避风格的个体在公开性亲社会行为上的得分更高。同一性风格发展的越成熟,在总体亲社会行为上得分越高。
   (4)四种同一性地位在外显亲社会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为显著。这不仅验证了Padilla-Walker等2008年的研究结论,还发现同一性获得地位个体在亲社会行为中的匿名性、情绪性和紧急性维度上的得分较高。同一性地位发展的越成熟,亲社会行为得分越高。
   (5)同一性风格在同一性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6)外显亲社会与内隐亲社会是两种独立的结构,通过IAT内隐联想测验可以有效的测量内隐亲社会行为。
   (7)不同同一性风格个体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也不同。信息风格个体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规范风格和扩散/回避风格个体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且信息风格个体与扩散/回避风格个体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差异显著。
   (8)不同同一性地位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也不同。同一性获得和同一性延缓地位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地位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