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研究——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6h】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研究——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淮南子》中的儒墨形象(上):儒之形象

第一节 《淮南子》中对儒的引用

一、对儒家文献典籍的援引

二、对儒家思想的直接评述

三、对儒家相关人物的评价

第二节 《淮南子》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一、《淮南子》中对儒家仁义礼乐的评判

二、《淮南子》对儒家思想的承传

第三节 《淮南子》中的儒者形象——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一、《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比较

二、《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韩非子》中的孔子形象之比较

三、《淮南子》中的儒者形象

第二章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下):墨之形象

第一节 《淮南子》中对墨的引用

一、对墨家典籍的援引

二、对墨家思想的直接评述

三、对墨子其人及事迹的评价溯源

第二节 《淮南子》对墨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一、“非墨”

二、《淮南子》对墨家主要思想的继承

第三节 《淮南子》中的墨子其人——兼与《庄子》《韩非子》比较

一、《庄子》中的墨子形象

二、《韩非子》中的墨子形象

三、《淮南子》中的墨子其人

第三章 《淮南子》中的儒墨并称考

第一节 “儒墨”(孔墨)并称溯源

一、先秦诸子典籍中的“儒墨”(孔墨)并称

二、汉初典籍中的“儒墨”(孔墨)并称

第二节 《淮南子》中的儒墨(孔墨)并称

一、《淮南子》中的“儒墨”并称

二、《淮南子》中的孔墨并称

第三节 “儒墨”(孔墨)并称的意义

一、儒墨及孔墨并称的囿别

二、文学史上的意义

三、历史学上的意义

第四章 《淮南子》中儒墨形象塑造的意义

第一节 《庄子》《韩非子》《淮南子》三家形象的区别

第二节 《淮南子》儒墨形象塑造的文学性特征

一、多重高大的人物形象塑造

二、多种环境下的人物形象定位

三、多种手法下的人物形象表现

第三节 《淮南子》儒墨形象塑造的文化意义

一、诸子学派的自我批判与融合

二、文化的交融带来的“杂家”化

三、社会大一统的政治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儒之集大成者,孔子为首;墨之集大成者,首推墨子。杂家的集大成者,有《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淮南子》是诸子学术发展到汉代的总结性作品,是诸子时代终结之时的余响。刘安,是宗室子弟,是继文信侯后著书立说之诸侯,却又不同于出身于商贾之家的文信侯。刘安著述《淮南子》内外篇多篇,一方面体现其文学修养之高深,一方面呈现宗室子弟治理国家的宏伟目标。刘安以谋反罪名累其室家,真实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最终消逝在历史的篇籍之中,现可考《淮南子》可以看出刘安的用心及刘安所在时代的印记。本文选取《淮南子》中对儒墨形象的塑造来观儒墨两家在汉初的命运及看《淮南子》自身的思想总结性及文学创造性等特点,兼与《庄子》《韩非子》等相关文献进行对比,以发展的眼光看儒墨形象之变迁与定型。
  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四章)两大部分。
  绪论,主要是对《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研究现状的分析来说明《淮南子》与儒墨关系的密切,并介绍研究之目的及意义、方法等内容。
  第一章《淮南子》中的儒墨形象(上):儒之形象。本章以《淮南子》中对儒家文献及儒家的评价为基点,整理《淮南子》中的儒者形象,如孔子本人、孔子弟子群像等,兼与《庄子》《韩非子》等相关文献比较,看到鲜活的儒家形象及汉初发展中的儒家思想。
  第二章《淮南子》中的儒墨形象(下):墨之形象。本章建立在《淮南子》中对墨家评价及文献的引用上,定义汉初文献中的墨家形象,试着探讨墨家思想对汉初的影响,在与《庄子》《韩非子》等相关文献的对比中看到墨家的影响的变化。
  第三章《淮南子》中的儒墨(孔墨)并称考。本章试着从文献的角度,梳理汉前“儒墨”在诸子中的影响,及汉初文献典籍对“儒墨”(孔墨)并称的记载,试着说明《淮南子》的总结性特点,探讨《淮南子》中“儒墨”并称的现象反观汉前“儒墨”的显学特点及“儒墨”造成的影响。
  第四章《淮南子》中儒墨形象塑造的意义。以前三章内容为前提,结合《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儒墨(孔墨)形象的发展变化,得出《淮南子》中儒墨(孔墨)形象的塑造是刘安等人饱含主观情感之体现,是文学性特征包含在内的必要趋势,是汉初文化高度发展的必然态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