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研究
【6h】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动机和选题意义

1.1.1 对“以图证史’’传统之延续

1.1.2 从绘画角度研究唐代胡人形象尚有可发之覆

1.2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材料

1.2.2 研究方法

1.3 术语释义

1.4 学术史回顾

1.5 研究上之局限

1.5.1 既有研究之局限

1.5.2 本文研究之局限

第二章 唐代的胡人形象素描

2.1 唐代的胡与胡人

2.1.1 胡人的辨识标准之探讨

2.1.2 唐代的胡与胡人之指涉

2.2 唐代的胡人形象

2.2.1 胡人形象之界定

2.2.2 本文唐代中胡人形象之界定

第三章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综述

3.1 选取标准

3.2 个案研究

小结

附论1——周昉《蛮夷执贡图》两点分析

第四章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4.1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的身份形象

4.1.1 唐代胡人的身份形象

4.1.2 文献与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身份形象之比较研究

4.2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的外部形象

4.3 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的精神形象

4.3.1 唐代胡人服饰特征之沿革

4.3.2 唐代胡人的精神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胡人研究是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史之热点问题。目前学界关于唐代胡人形象的研究多见于唐代墓室壁画、唐代胡人俑、唐诗以及唐代小说等体裁之中,而唐代绘画中所见的胡人形象研究却仍处空白。对于成果渐丰的唐代胡人形象研究而言,这一留白之处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重视。“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研究”这一论题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一则在于对“以图证史”传统之延续,二则从绘画角度入手研究唐代胡人形象尚有可发之覆。另外,在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大环境下,作为古代丝绸之上重要族群的唐代胡人的研究,其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够对当前的政策研究提供必要的历史镜鉴。
  在第一章“唐代的胡人形象素描”中,笔者针对目前学界关于“唐代胡人形象”概念界定中存在的“胡人形象”、“胡人图像”、“胡人形象”与“胡人意象”等概念混用的情况,首先通过对胡人辨识标准的讨论,确定了唐代胡与胡人的指涉:即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唐代胡人所指的就是粟特人;其后借助既往以“唐代胡人形象”为题的研究内容的整理,将本文中“唐代胡人形象”具体解释为唐代胡人的外部形象(包括容貌特征与服饰特征)、唐代胡人的身份形象(即职业特征)及唐代胡人的精神形象三部分。
  接下来,第二章“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综述”中,笔者总揽唐代绘画作品后遴选出8帧绘有胡人形象的绘画,从外部形象与身份形象两个角度入手,逐幅分析了画面中所绘的13位胡人的具体特征。
  第三章题为“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形象及相关问题研究”,笔者首先探讨了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的身份形象,并将文献与绘画中的胡人形象进行比刊,指出了两者间之异同;随后讨论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的外部形象,结合图像分析了其容貌特征,并从“上、中、下、旁”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服饰特征;最后笔者阐明了提出“唐代胡人精神形象”这一概念的义旨与必要性,并结合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服饰特征之沿革,总结出唐代绘画中所见胡人的精神形象。
  另外,本文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1、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之少,难资参考。有关唐代绘画中的胡人形象这一论题的专门性研究几乎没有,多数研究只是于其他题材的研究中零星涉及,寥寥带过。这就增加了搜集资料和参考论证的难度。
  2、唐代传世绘画数量稀薄,对于筛选过后的资料数量能否支撑定量研究,笔者没有十足的把握。只得借助典籍文献和今人研究,来支撑本文研究。
  笔者囿于知识结构所限,自知这一论题超乎于自己的笔力之外,愿略陈己见,望请方家与读者批评、指正!笔者也将在日后的研究中,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予以关注,以期将本文研究进一步扩充、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