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系统控制策略和模糊综合控制的研究
【6h】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系统控制策略和模糊综合控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拖拉机作业机组电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综述

1.1.1前言

1.1.2国内外电控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拖拉机作业机组上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1.3拖拉机电控方法的研究状况

1.1.4存在的问题

1.1.5拖拉机作业机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2.1课题来源与目的

1.2.2课题研究的内容

1.2.3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作业机组仿真控制试验系统总体设计

2.1概述

2.1.1作业机组仿真试验控制系统的组成

2.1.2作业机组仿真控制试验系统的监控原理

2.2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2.2.1上位机的组成与作用

2.2.2上位机监控系统界面的可视化设计

2.2.3上位机后台控制任务的设计

2.3发动机及换档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

2.3.1发动机及换档控制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2.3.3发动机及换档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2.4加载模拟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

2.4.1悬挂及加载控制系统的设计

2.4.2发动机负荷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

2.5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控制的设计

2.5.1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2.5.2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协议

2.6小结

第三章拖拉机作业机组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

3.1前言

3.2机组作业受力分析

3.2.1机组受力分析

3.2.2保证拖拉机能够行驶作业的条件

3.3机组牵引特性

3.3.1牵引效率

3.3.2牵引效率的变化规律

3.4仿真机组数学模型

3.4.1仿真机组受力模型的建立

3.4.2仿真机组的数学模型

3.5小结

第四章拖拉机作业机组综合控制最优匹配机理的研究

4.1 概述

4.1.1拖拉机发动机的工况

4.1.2机组匹配的要求

4.2发动机及换挡控制系统最优匹配控制机理的研究

4.2.1发动机负荷率的合理利用

4.2.3发动机节油机理的研究

4.3悬挂农具控制系统最优匹配机理的研究

4.3.1牵引力与牵引效率的匹配关系

4.3.2拖拉机作业机组耕作深度控制方法的介绍

4.3.3建立力位综合控制数学模型

4.3.4滑转率对耕深控制的影响

4.4负荷率、滑转率和作业阻力三参数最优匹配综合控制机理的研究

4.4.1三参数的作用

4.4.2三参数的最优匹配控制机理

4.5小结

第五章驾驶员模糊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5.1概述

5.2驾驶员模糊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5.2.1发动机最佳工作点的确定

5.2.2以最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控制策略

5.2.3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策略

5.2.4以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策略

5.3控制目标工作点的确定

5.3.1最低油耗曲线数学模型

5.3.2控制目标点的确定

5.4小结

第六章拖拉机作业机组模糊综合控制的实现

6.1概述

6.2三参数模糊综合控制模型的设计

6.2.1系统的控制模型

6.2.2系统的控制参数

6.2.3三参数模糊综合控制机理

6.3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6.3.1模糊控制算法的确定

6.3.2挡位控制回路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6.3.3油门控制回路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6.4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6.5采样时间的选择

6.5.1香农采样定理

6.5.2仿真机组采样时间的确定

6.5小结

第七章试验设计和试验分析

7.1概述

7.1.1试验目的

7.1.2试验方式

7.1.3试验仪器设备

7.2负荷模拟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试验

7.2.1位调节阶跃输入响应试验

7.2.2力调节阶跃输入响应试验

7.2.3力位综合调节阶跃输入响应试验

7.3模糊综合控制试验

7.3.1挡位控制回路试验结果分析

7.3.2油门控制回路试验结果分析

7.4模糊综合控制影响因素的对比试验

7.5小结

第八章本文的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8.1结论

8.2创新点

8.3展望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和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以典型的犁耕机组为例应用模糊控制理论,探讨了犁耕机组的综合控制问题及其最佳匹配方法,为研究行瞳式作业机组的自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对发动机工作点的控制,该文设计了两控制回路(挡位控制回路和油门位置控制回路)实行调节控制,并研究了相应的模糊控制算法,这两个控制回路都具有调节快,稳定性好的特点,符合拖拉机作业的实际要求.应用VC++6.0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上位机实时监控软件,软件具有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的两种功能,操作人员可以在自动控制中随时在线调整或修改设计参数,实现不同的控制品质和控制要求.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控制系统,控制模型和控制算法达到了预期的控制要求,为研究机组的综合控制提供了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