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传统石庭走向现代石景——日本现代公共艺术石景案例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6h】

从传统石庭走向现代石景——日本现代公共艺术石景案例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源起和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1.3研究的方法,论文思路和内容概要

第2章传统石庭的构成方法及其内涵

2.1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石神崇拜

2.2“枯山水”石庭造型实例分析

2.2.1“枯山水”的概念与特性

2.2.2石庭的空间构成方式

2.2.3石庭案例分析-京都龙安寺

2.2.4“枯山水”艺术样式的形成原因

2.3本章小结

第3章:从传统石庭走向现代石景

3.1日本现代石庭发展与现状概述

3.2由作品看日本现代石景之成功转型经验

3.2.1神户艺术家集团“环境造型Q”

3.2.2东京新宿“I-LAND”石景公共艺术

3.2.3擅长用“石”的现代公共艺术家的作品分析

3.2.4日本不同街区的石材公共小品

3.2.5日本现代石景作品归类

3.3现代石景创造的传统基因关联度分析

3.4形成现代石景独特性的文化深层分析

3.4.1日本民族的独特文化特性

3.4.2由伊萨姆.诺古墓看西方现代美术对日本公共石景创作的影响

3.4.3“物派”的直接作用力

3.4.4禅宗哲学对日本艺术的影响

3.5本章小结

第4章:北京现代城市公共石景调研报告及现状分析

4.1北京现代城市公共石景调研

4.1.1文物性公共石景:北京石刻艺术馆

4.1.2城市公园公共石景

4.1.3主体性广场:望京宵云路“石林广场”

4.1.4商业街区:北京大栅栏商业街

4.2现状分析

4.2.1考察综述

4.2.2存在的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5章反思与借鉴:如何在现代公共石景中传承中华石文化

5.1深邃的中华石文化根基

5.2关于日本模式的启示

5.3中国现代公共石景改进建议

5.4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够延续和传承,并在现代文化中发挥作用,一直是具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这方面,日本作为东方最先步入现代化的国家,无疑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从明治维新以来,他们总是能够在广泛的吸收西方文明的营养的同时,保存和发展自身的传统文化,并总是能够将二者融合,从而应运而生出一种既现代又具有自身传统文化韵味的新的文化样式。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视角出发,以日本公共环境中的现代石雕或石景(以石为媒介的造景)为主题,探讨日本公共艺术发展中是如何从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抽象艺术的影响下逐步脱身而出,呈现出具有现代形式风貌又有日本文化精神或内在特质的作品。为此,本文先追寻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关石头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并通过其古代石头造景的杰作即“枯山水”为切入点,分析其造景的动机和方法。同时通过现代日本公共艺术家创作出的成功的现代日本石景个案分析,探究这二者存在的某种联系。通过分析,答案是肯定的。日本现代公共艺术之所以能呈现出日本特质,同其与传统的古代石景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或者说在现代石景的创造中流淌着来自传统的基因。而正是这种基因,成就了现代石景这种具有日本特质的艺术。那么,是什么使日本的这种公共艺术能够获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在创作意识和主体精神上回归到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本文认为,这无疑是日本文化特性的使然。
   另一方面,中国当今正处于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公共艺术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中国古代有着优秀丰富的传统石景艺术,且不用说规模宏大的佛教石窟和墓道石雕.仅就具有抽象意味而内涵深邃的古典园林中以石造景的样式,就令人叹为砚止,并且中国的石景文化在古代也对日本形成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在当代,这些优秀的文化是如何得以传承和发展,在中国现代公共艺术的现代石景营造中是否与古代的传统有着某种联系,其品质如何?就此,本文主要针对北京现代公共艺术品中有关石景的作品进行了调查梳理,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出改进的的措施。并力求从文化比较学的意义上,通过日本公共艺术中有关石景创造的分析研究,探寻能对我国现代公共艺术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方法、途径。

著录项

  • 作者

    王宇洁;

  • 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
  • 学科 设计艺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云川;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石刻、石雕;
  • 关键词

    石雕; 公共艺术; 石景文化; 石窟;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4:1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