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南京
  • 会议文集: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水利学会;全国河湖治理资源平台;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4-2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2>
27条结果
    • 作者:陈红,蔡文婷,徐慧,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主要依据.自2013年规划批复以来,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太湖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在总结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进展与主要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探讨在规划目标实现、重大水利工程推进以及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持续关注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好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推广,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推进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上狠下功夫,促进规划实施,为相关流域和区域治理提供参考.
    • 作者:朱华刚,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我国城市河湖水体多被有机毒物、氮磷等污染物污染,河湖水体黑臭是我国城市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河湖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决定水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回顾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的实际工程案例,发现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措施多样,技术原理和应用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旨在总结归纳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以期为以后的治理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指出研究中应尽可能集中各学科的专业人才,通力合作,研究不同修复技术两两耦合、复杂耦合作用下的净化效果与机理。另外,在关注水质净化的同时,应该注意研究生态系统的重建或恢复。
  • 摘要:目前,生物膜法修复受污染河道,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利用生物膜法修复河道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利用含10%锶铁氧体磁性填料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pH值是影响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离子最主要因素,当pH值为6时,Cu2+和Zn2+达到最大吸附量;温度对生物膜吸附Cu2+和Zn2+均不是很显著,当温度从5℃升高到30℃,Cu2+和Zn2+的吸附率分别相应提高了11.2%和l5.2%;生物膜对Cu2C+和Zn2+存在竞争性性吸附现象,生物吸附能力较强的Zn2+没有表现出受到抑制或促进作用,而生物吸附能力较弱的Cu2+的生物吸附受到明显的抑制,其吸附不再遵循经典吸附模型规律.本研究对利用磁性填料原位修复河道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学者们对河流健康概念的理解以及河流健康评价的国内外进展,总结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和评价方法,给出了一些评价指标、方法的建议和发展方向.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对于了解河流的状态,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和让管理者更好的对河流进行管理都有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河流健康评价还处在发展阶段,且发展较晚,也是在探索中前进,其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使河流健康评价更加完善。现阶段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标准较杂乱,长江、黄河等都有各自的标准,在进行河流健康评价时工作繁杂,需要找到适合大部分河流的统一标准,剩下的河流可以因地制宜的采用个性指标来满足其健康评价,河流评价指标中往往存在一些定性指标,不能准确的区表达,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以寻找一些替代的定量指标或结合一些数学模型方法,减轻人的主观臆断,我国的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管理结合较少,以后可以增加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河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上给出一些指导意见,采用多模型评价河流健康效果较好,可对这方面进一步研究。
  • 摘要:连云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是遵循"水量、水质、水生态"三位一体的规划思路,建立水资源保护的指标约束体系.以水源安全保障为主线,以区域水功能区达标、维护河库健康为重点,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三库三河、四带四区"的水资源保护空间格局.有助于建立水资源保护的保障体系和实现水资源保护从被动治理到主动保护转变,将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供持续支撑和保障.
  • 摘要: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神农架大九湖2015年9月~2016年8月各能量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大九湖泥炭地能量通量的变化和各能量分量的分配特征,并讨论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泥炭地全年净辐射为3146.91MJ/m2,显热通量为931.79MJ/m2,潜热通量为1762.40MJ/m2,土壤热通量为22.26MJ/m2;能量分配主要以潜热显热为主,显热和潜热分别占净辐射的29.61%和56%,潜热通量大于显热通量,潜热通量为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土壤表现为热汇.2)各能量分量季节变化明显,典型季节月的日变化均以净辐射为基础,呈相似的单峰型曲线变化.3)波文比逐月变化不规律,月平均波文比为0.65,在0.34~1.06之间波动,年波文比为0.53,全年能量分配潜热通量大于显热通量.4)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年能量闭合度为0.86,存在14%的能量不闭合.不闭合的原因可能与下垫面状况、季节变化及平流的影响产生的波动等相关.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表明采用涡度相关法测得的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的通量观测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 作者:王青,施斌,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东海原甲藻是东海赤潮高发区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原因种之一,数值诊断试验揭示了悬浮物、营养盐及温度等海洋环境影响因子在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在赤潮灾害预测预警及近海生态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外海营养盐、悬浮物、海水温度等三个环境因子的数值诊断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口和近岸较高浓度的悬浮物是阻断东海原甲藻赤潮向长江口和江苏沿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海较低浓度的营养盐是东海原甲藻赤潮仅限于约50m深以浅的近海的主要原因之一;水温比实测值低3℃时,原本应该在5月爆发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并未发生,水温变化是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与否的重要因子.
    • 作者:许建安,陈熠初,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阐述了消落区水生植物设计、种植完成后在自然水位变化中植物生长量的相对变化.并以野外对消落区人工种植香蒲与芦苇、荷花及其他挺水植物群落、苦草与眼子菜沉水植物群落、荷花与红菱挺水一浮叶群落、荷花与篦齿眼子菜等挺水、沉水群落为例做了实地观测记录,初步探究植物群落优势种与消落区水位间相关关系.
  • 摘要:藻类可直接吸收水中的磷,使其通过磷酸化转化为ATP和磷脂等有机物。藻细胞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氧气释放到水体中,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以达到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在室温(25±2)℃和4000 1x的连续光照条件下,以斜生栅藻为实验藻种,附着固定于立体弹性载体上形成藻类生物膜,研究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过程中藻类生物膜量、藻类生物膜挂膜情况、EPS产量、藻类生物膜对氮磷去除占比、藻细胞内部元素、藻细胞官能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藻类接种后第16h进入对数生长期,第4d藻类膜生物量增长到最大值,为13.14 mg/L;第8h时,藻类生物膜膜挂膜率最高,为28.53%,同时,载体上的附着量达到最大值,为2.28 mg/L;第2d时,EPS产量最大,为16.74ug/mL;藻类生物膜去除氮、磷所占总去除率比例分别为90.53%、71.3%;测定推算得藻类分子式为C106.03H191.06071.52N1 3.73PS0.35.
    • 作者:范荣,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2016年8月16日,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Wetland Park).南海湖片区做为湿地公园五个片区之一,是南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湿地公园南海湖片区的发展提一些自己的想法,介绍了自湿地公园与然保护区的关系,指出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它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在开发建设方面,一般在保护区内的缓冲区或实验区内规划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并分析了湿地公园南海湖片区建设"农业公园"的优势对照打造农业公园要素,目前应完善游线设施、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等设施建设工作。南海湖片区己有多家农户自主经营农家乐餐饮、垂钓、养殖、住宿等项目,也建设有一定的配套道路、照明等设施,但由于土地问题难以解决,这些设施还不能完全归属于南海湖片区所有。因此,一方面要将现有的设施、设备通过同农民商谈采用相应的方式收回来,另一方面应积极争取加强投入进行娱乐、休闲等设施的建设,最后还提出要了解申报审批的部门、要求、程序等,确认申报工作,解决土地问题等。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河流水质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考虑解决日益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其中,河道曝气复氧技术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很多国家被优先采用.微纳米气泡的表面带有负电荷,对水中微小粒子具有增强吸附的作用。可以使水体中下层的游离状态藻体吸附上气泡后,比重变小,快速漂浮团聚于水体表面,形成可达数厘米厚的蓝绿藻泥层,便于收集处理。
  • 摘要:针对"水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研究在内涵、定义和计算方法方面存在分歧问题,本文在总结了水环境容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存在分歧的历史原因,系统分析了水域运动水体的几何属性和能量属性,剖析了"水环境容量"现行定义的科学属性及其弊端.本文在给出水体"含污量"、"允许容污量"物理定义的同时,运用水动力学原理和物质守恒理论提出了"水体容污量"和水体"标值容污量"的概念,论证了"标值容污量"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测性,论述了"标值容物量"的作用功能更侧重应用于计量和预测水域受污现状、达标水准和水环境风险.研究表明,新概念能很好地解决了分歧问题并可达成共识,而作为一个考量、考核流域(或者区域)水环境状况的综合评判因子的"水环境容量"则比较适宜放在较高层面的水环境科学管理的位置上.
  • 摘要: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制备生物制剂处理废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微生物角度,利用固-液两相喷雾反应器在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配比1∶5,含量10%,聚丙烯酸钠含量0.1%,营养剂含量10%下制备固定化复合菌材料,并研究其对污染底泥的处理效果.底泥处理实验中,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复合菌材料优于其他几种材料,能使上覆水体水质的各指标都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底泥有机质降低到0.53%,表明处理水质良好.因此通过两相喷雾法制备固定化复合菌材料,操作简单,成本低,并且在污染底泥中能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 摘要:继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后,松花江水体水质已明显改善,但水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仍十分突出,亟需得到修复.本文选取松花江代表性支流梧桐河,针对河流典型受损区段实施修复,以期为松花江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拟开展工作内容主要为:评价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同时区划梧桐河流域土地类型;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明确各功能区受损特征,诊断出致损因子;而后选定待修复区段、确立修复目标,以及制定修复方案;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水生态修复,同时进行修复后效果评估;最后总结、优化修复方案,并推广其至松花江全流域;最终基于松花江水生态特征,制订一套多目标-多情景-分阶段的恢复方案.
  • 摘要:小球藻是一个具有应用极大应用前景的产油微藻.本实验通过在室内模拟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改变其营养盐的方法研究了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八组不同的氮磷比:0∶1、5∶1、10∶1、25∶1、40∶1、45∶1、50∶1、80∶1,不同的磷浓度五组为0、0.004mg/L、0.05 mg/L、0.1 mg/L、0.4 mg/L.实验结果表明: (1)不同的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过低与过高的氮磷比都不能很好的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小球藻在相同的外界条件而改变其氮磷比的条件下培养时,其生长最佳的氮磷比在25∶1到45∶1之间.(2)外源性磷的增加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磷含量的输入并没有更好的促进藻类的生长,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小球藻生长的最佳磷浓度是0.05-0.1 mg/L .
  • 摘要:本实验以常州北市河为例,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在五个不同地点提取底泥.将得到的样品提取微生物总DNA,且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并比较所提取的DNA纯度.对扩增后的DNA经过16S rRNA PCR扩增、微量分光光度计检定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并通过BIO-RAD的Quantity one软件分析DGGE图谱进行分析以研究其群落多样性.
  • 摘要:藻类膜是以藻类为主导附着生长在含有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光照载体表面的生物群体,藻类及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使得藻类细胞附着在载体表面以构成稳定的藻类膜系统。其具有生态环保、高效低能、接近自然处理工艺等特点,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连续光照强度为4000 1x、温度(25±2)℃条件下,以斜生栅藻为实验藻种,附着固定于立体弹性载体上形成藻类生物膜,研究不同氮源形态对藻类膜生长状况及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系统持久性和藻类的生长繁殖以及氮的去除方面考虑,以硝态氮为氮源对斜生栅藻藻类膜更有利;从对氮的吸收速率方面考虑,以铵态氮为氮源更有利,藻类膜在短时间内对铵态氮有较快吸收速率;不同氮源形态对藻类膜吸收磷的影响较小.
  • 摘要:本研究选取包括蔗糖、乙酸钠、葡萄糖、柠檬酸钠、丁二酸钠5种不同碳源,研究其对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特性的影响,同时在生活污水中进行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种类对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效率影响较大;以乙酸钠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其脱氮效果明显好于柠檬酸钠、丁二酸钠和蔗糖作为碳源;在处理氨氮较高分散型生活污水中,具有较高的去除氨氮的作用,24 h氨氮去除率为66.14%,72 h氨氮去除率达87.82%;在进行好氧反硝化的同时出现少量的亚硝酸盐氮积累,但是在氨氮较高的情况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会轻微降低.
  • 摘要:随着外源磷的输入,藻类生物量生长明显增快。控制绿藻"水华"暴发的根本措施在于能够使自然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降低。本实验以斜生栅藻为挂膜藻种,立体弹性聚氯乙烯为挂膜载体,着重探讨不同磷浓度对斜生栅藻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旨在为藻类生物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室温(25±2)℃、光照强度4000 1ux连续光照条件下,以斜生栅藻为实验藻种,立体弹性聚氯乙烯为载体制备藻类膜,研究不同磷浓度对藻类生物膜生物量以及其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固定氮浓度为20 mg/L,设置5组不同磷浓度梯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藻种的初始接种浓度较高时,磷浓度对藻类生物膜生物量增量和pH的影响较小.磷浓度为20 mg/L时,藻类生物膜生物量增量最大,为10.77 mg/L.氮浓度一定时,适当的氮磷比有利于藻类生物膜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单位藻细胞磷的去除量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去除量分别为0.50、1.06、1.34、1.73、 1.96 mg·L-1p/mg.L-1Chla.磷浓度为10 mg/L时,单位藻细胞氮去除量最大,为2.01 mg.L-1N/mg·L-1Chla.
    • 作者:李蓓,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是上海市"两江并举,多源互补"水源地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上海市西南五区现状580万、规划950万人口的生活生产供水任务,其水源地水质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不稳定、突发污染事故风险大的主要问题,目前已建成即将正式通水的黄浦江上游太清河金泽水库工程,对稳定水源地原水水质具有重要作用.但金泽水库取水水源太浦河是太湖流域骨干河道,具有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等多重功能,且支流水系众多,沿岸开发利用程度高,仍存在一定的水质风险.本文分析了太浦河的主要水质风险及其原因,并从工程、调度、污染治理、监管、协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加强风险防控综合措施的建议,比如加强金泽水库库区内水质净化措施,有效改善原水水质、合理划分太浦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执行保护要求,加强太浦河沿岸地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太浦河岸线整治,实施太浦河两岸支流口门有效控制,建立口门联合调度运行机制等。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