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澳门
  • 会议文集: 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
  • 出版时间: 2017-12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1>
18条结果
  • 摘要:氢能技术标准化工作对于推动氢能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汇总了国内外氢能技术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氢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发现目前氢能技术标准以氢能应用标准(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为主,需要加快研制利于促进氢能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基础氢能技术标准(氢品质、氢储运、加氢站等标准).
    • 作者:张卫东,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自2003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中国科技部共同执行了全球环境基金(GEF)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了燃料电池大巴车安全运营的可行性,累计运营超过20万公里,乘客体验超过10万人.该项目计划到2020年将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的显著降低和性能及可靠性的提升;(2)中国车用氢气生产和加氢站数量的增加和成本降低;(3)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的政策和法规的实施;(4)提高公共和私人消费领域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接受度;(5)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的技术能力.在开展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同时,UNDP在江苏省的如皋市从2016年起开展氢能在工业园区、交通、社区、家庭、碳金融等多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首个中国氢能经济之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策略将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和示范:(1)制定如皋氢能发展路线图;(2)示范制氢技术;(3)示范氢能存储和加注技术;(4)氢能的应用示范;(5)探讨氢能政策框架和碳交易;(6)提高公众认知度.推动中国氢能经济的发展,将会是加快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重要途径之一.
  • 摘要:作为化工原料和洁净能源,氢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氢源,或是符合中国化石燃料禀赋的制氢路线.论文在广泛的原料和技术路线背景下、基于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煤制氢在传统炼化、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新能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前景,重点讨论煤气化制氢典型工艺的构成、评介煤气化制氢技术的现状,并简要介绍HyPr-RING煤制氢、氧载体煤直接化学链气化制氢、一氧化碳辅助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取纯净氢气、煤炭微生物厌氧发酵产氢,以及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发电等处于研究开发中的新技术,以期为煤制氢技术的发展提供承上启下的参考和借鉴.
    • 作者:毛志明,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部分已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与技术条件,将成为氢能制备的重要资源,并在多种氢能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各类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结合笔者在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国家能源局批准的吉林省长岭县龙凤湖200MW风电制氢示范工程的技术与商业情况,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在不同氢能应用中的优缺点,对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做出展望,并对不同应用场景匹配提出初步建议.
  • 摘要:氢能是神华集团\"一主两翼,适度多元\"的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神华集团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支撑.同时,氢能还能促进神华集团的传统能源业务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神华集团的现有业务主要有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化工等,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以与上述领域有机耦合,从而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好的能源环境性.神华集团具有发展氢能的良好产业和技术基础,包括:亚洲最大的三十万吨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基地;年产10万吨副产气氢气的能力;装机量超过800万kW的风力发电;400万吨当量氢气的煤气化能力等.针对氢能及燃料电池车的发展,通过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认为近中期利用煤基副产氢,远期煤制氢(碳捕捉)是氢能发展的重要途径.\r\n 目前,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和神华新能源公司正在联合推进神华氢能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推进的典型项目如下:基于甲醇驰放气的符合SAE J2719要求的纯化技术开发以及基于上述要求的氢气品质体系的测试平台搭建;35MPa/70MPa两种氢气加注能力的符合SAE J2601要求的加氢站技术开发和示范;用于工程车辆的高效率燃料电池系统开发;高效金属储运氢系统开发等,以期从氢能全产业链的角度推动氢能技术和产业发展.
  •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新能源产业已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之一,对清洁能源投资额已居世界第一位.在众多新能源中,氢气具有质轻、高丰度、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未来能源之一.然而,氢气的安全高效储存成为限制其应用的技术阻碍.在众多氢气储存方法中,固态储氢是将氢气通过吸附的方式储存于材料中,具有能量密度高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调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氢气吸附储存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多孔材料用于氢气吸附储存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多孔炭材料等材料的储氢性能、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氢能源的储存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 作者:蒋炎坤,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一直是业内专家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尤其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使有限的能源资源备受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绿色\"呼声越来越高.由此,汽车的油耗和排放成为人民关注的重中之重.研发可再生能源,并满足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专业人士苦苦追求的目标.鉴于此,本文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甲醇)研发及其必要性、醇氢技术、醇氢汽车和醇氢动力系统等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同时,结合作者团队在醇氢汽车技术方面所完成的工作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剖析.
  • 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摆脱化石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必由之路,而储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则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氢储能-燃料电池技术以其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氢储能-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性能参数、部件成本、运行模式等因素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与其他化学储能技术相比,氢储能-燃料电池技术更适用于储能容量大、供电时间长的可再生能源平滑出力、电网削峰填谷等领域,以及商业中心、海岛、偏远地区等需要热电联供的场合.
    • 作者:杜超,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燃料电池以其能量转化率高、低排放、能量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之一.目前,燃料电池产品主要被应用于车用领域、固定式电源领域以及便携式领域三个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燃料电池产品在这三个领域的市场发展现状、主流产品技术进展、主要国家以及地区的政策导向,进而研究整个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进程.并特别针对中国燃料电池商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了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给出初步的发展建议.
    • 作者:毛宗强,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中国氢能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关系,即氢能源的地位、作用及开发利用前景;国际氢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世界氢能大潮中的中国之路;促进中国氢能源发展的国家政策.文章第一部分再次强调氢能在遏制全球温升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到2017年3月为止的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的氢能最新情况.第三部分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与思考中总结的中国氢能特点,包括现阶段中国副产氢气的数量、利用弃光、弃水、弃风和弃核的电解水制氢的能力.指出储氢方面中国的站用缠绕式高压氢气储罐,氢燃料电池轻轨火车头,UNDP-GEF-MOST的第三期示范项目,世界最大的年产500套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工厂在中国投产等.第四部分是作者精心思考,现场调研后对国家发展氢能的个人建议,包括不受美国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路;委派专人专职管理氢能;成立全国性的一级氢能协会;改进项目管理,提高国家资金的效益;进一步细化政策,精准发展氢能;发布国家官方氢能路线图;制定加氢站申请程序,促进加氢站建设等方面.
    • 作者:周杰,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为破解能源发展所面临的过度依赖海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制约、核电恢复重启困难以及减排目标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日本政府以氢能为抓手,并视其为能源安全保障与应对全球变暖政策的\"撒手锏\",提出了构建\"氢能社会\"的国家战略及其发展路线图.其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要加速推广和普及氢能利用的市场;到2030年要建立大规模氢能供给体系并实现氢燃料发电;到2040年要完成零碳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最终氢能将与电能、热能一起构成新的二次能源供给结构,从而实现氢能在整个社会得到广泛普及和利用的\"氢能社会\".但要实现这一氢能革命目标,当前仍面临着技术、成本、体制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诸多瓶颈问题.
    • 作者:许国,
    • 会议名称:2017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7年
    摘要:对地方政府推动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主要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指出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对增强发展新动能和促进经济繁荣、应对环境治理挑战、保障能源安全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广东省佛山、云浮两市超前发展氢能产业的实践与探索进行系统性总结概括,分析当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根据研究提出具体创新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为国内城市布局发展氢能产业提供有益启示和较强借鉴,对促进中国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摘要:介绍国内外天然气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制氢的各种技术、反应器的分类、所用催化剂的种类和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天然气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小型天然气制氢技术及其与燃料电池进行热电联产的进展、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及优点,展望了发展前景.
  • 摘要: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其开发与应用一直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氢能的研究主要分为氢气的制备,运输,储存与应用等几个方面,其中,氢气的储存能力关系到氢气能否被高效利用,是限制氢能大规模发展和产业化的重要瓶颈,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固态储氢技术相比于气态储氢与液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电池行业发展迅速,稀土类储氢合金更是因其可作为燃料电池系统中氢气储存与供给的单元,亦可被用于作为镍氢电池的电极而被广泛关注与研究.\r\n 本文对比分析了固态储氢技术与传统除氢技术的优缺点,介绍储氢合金的反应原理及实际应用案例.综述了几种主要的储氢合金,包括稀土类储氢合金、镁基储氢合金、钛系储氢合金、钛锆系拉夫斯(Laves)相储氢合金以及钒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了对比总结.同时还对储氢性能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重点介绍了稀土类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提出了储氢合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新思维.
  • 摘要:氢能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及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氢的规模制备、储存和运输、高效率使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四个主要环节,其中氢的规模制备和氢的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而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氢的储存和运输方式.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可利用现存的以石油为基础的能源架构,实现氢能在常温常压下的安全高效储存与运输,从而一举解决了氢的储存、运输及基础设施的挑战.近年来,具有高储氢密度、低脱氢温度的新型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本文综述了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科学研究现状、相关的产业化应用,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初步的预测.
  • 摘要: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轨道交通领域,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世界第一辆氢燃料电池有轨电池并准备在世界上首次进行示范运行.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氢能源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国内第一条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及其示范线.结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对氢能源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分析了氢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氢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氢能源轨道交通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难点和市场阻碍已逐步突破,其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已逐步显现.
  •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洁净的绿色发电装置,可以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燃料适应性广、稳定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现阶段全球范围内正进行着深刻的能源变革,处于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过渡时期,SOFC必将在分布式供电/热和高性能动力电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突破了SOFC的诸多关键技术,正在推动SOFC从工程示范走向广泛的商业化应用.中国也正在加快SOFC技术研发向产业化转化的进程,加大力度推进SOFC工程示范应用,为SOFC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介绍了SOFC关键材料、电池结构、电堆集成和发电系统等相关技术进展、应用领域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化现状,为SOFC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建议.
  • 摘要: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燃料电池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的制高点.随着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不断努力,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难题逐步被攻克,2016年前后,丰田、本田、现代均开始商业化销售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时间点已经来临.加氢站是为燃料电池车辆供应燃料氢气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商业化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存在\"鸡与蛋\"的关系,引起各大汽车厂商、能源供应商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从建设及运营状况、推广政策及项目、技术发展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加氢站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中国发展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议.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