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南宁
  • 会议文集: 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广西畜牧兽医学会
  • 出版时间: 2018-03-1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5>
90条结果
    • 作者:陈存仙,贝为成,
    • 会议名称: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论述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的现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为仔猪腹泻的防治提供可行性方案,并由此降低养猪业的成本.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特别是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疾病.目前该病是最严重的仔猪疾病群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常表现为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交叉混合感染.因此该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难度很大,甚至引起仔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并提高仔猪成活率,己成为养猪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仔猪腹泻的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为仔猪腹泻的发病理清原因;然后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优化饲养环境以及药物预防等一系列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后为发病仔猪的治疗提供了及时补液、调节胃肠功能、涩肠止泻等方法以及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期为养猪同行防治仔猪腹泻、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 作者:马伟强,梁艺,
    • 会议名称: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大庆一场作为一胎场通过2016年、2017年两年生产实践与经验总结,通过引种后饲喂管理、诱情管理、员工技术培训、改善舍内环境、猪群健康管理等方法是可以改善后备母猪的发情及可提高后备猪批次成种率.
    • 作者:曲丹丹,段永杰,
    • 会议名称: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缩宫素作为一种激素,在母猪生产中的使用一直备受争议,甚至很多技术人员一谈“缩宫素”就“色变”.那么,缩宫素在母猪的分娩中利弊如何?本文通过历年来的文献参考结合实践经验对此作以阐述,对缩宫素在母猪分娩中使用,主要是为了缩短产程,避免母猪产程长体力损耗过大;促进仔猪娩出,避免因产力不足造成的仔猪死亡;促进产后胎衣排出。
  • 摘要:在养猪业中,选择合格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宜的储运温度、恰当的使用方法、动物健康良好与否、良好的饲养管理等均是免疫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所在。对于疫苗免疫接种,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防治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不能夸大疫苗效果,免疫了不等于百毒不侵,同时要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在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最终减少或终止某些疫苗的接种才是理想目标。
  • 摘要: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关系三元杂仔猪542头,采用2*2双因子设计试验;按照体重分为2组(小于7公斤组、大于7公斤组);每组设2个处理,1-7天按照干喂、干+湿喂两种模式进行饲喂;8-14天后继续用干料饲喂7天;试验为期14天;对比不同断奶体重饲喂模式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断奶体重与断奶后的饲喂方式均会对仔猪生产性能带来影响;2)断奶重较低仔猪仔猪(小于7公斤)断奶后一周采用干+湿结合方式饲喂,采食量显著高于饲喂干料组(P小于0.05;),仔猪生长性能优于饲喂干料;且在断奶后第二周仍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3)对于断奶重较大仔猪(大于7公斤)采用干喂与采用干+湿结合方式饲喂全程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无影响.
  • 摘要:为了提高旧场猪舍改造工程施工质量,促进设施配套统一标准化,将工艺作业指导书的模式引入到工程改造中来,将建设需求可视化.各旧场猪合格局由于种种原因本身存一定的差异,且由于只是小型局部改造,不能所有大大小小项目都请设计院出份详细施工图,所以实际中往往没有详细的施工图纸,而施工队素质参差不齐,会导致对需求理解不一致工艺不统一等问题,造成施工的质量高低不一.然而在养殖模式统一化标准化的推进下,猪舍关键部位的设施也同样具有了相同的使用需求,在旧场猪舍改造过程中为具有相同需求的同一类工程改造项目,以养殖场的需求为基础建立统一标准的施工作业卡,对所要进行的改造工程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施工需求,通过工程样板以图片形式展现在作业卡中,统一改造工程的需求,将需求可视化,提供推荐施工流程及工艺要点,将作业内容可视化,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作业卡可以作为可视化看板为后续的施工现场的看板管理做准备,文章以某养殖公司其中一旧猪舍地面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
  • 摘要:蓝耳病俗称“高热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免疫抑制,进而导致严重细菌感染,危害猪群包括母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本案例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试验室诊断,在没有检出PRRSV的情况下,诊断该猪群感染PRRSV,并通过免疫、保健等举措使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旨在为保育阶段PRRS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 摘要:冬季仔猪腹泻是国内养猪业重点的防控对象.导致仔猪腹泻的病毒性因素主要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库布病毒、博卡病毒.病毒性腹泻传播性快,损失较大.本研究以辽宁某猪场为例,通过面对一次仔猪病毒性腹泻,对发病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猪场生物安全是前提,只要病原不进场,不传播给场内的猪群,就不会不生疫情,一旦有强毒进入猪场,且病毒数量较高,猪群抗体水平高也不能保证猪群不发病。其次要保证猪群有较高的抗体水平,需做好疫苗免疫,以前腹泻主要发生在冬季,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全年跟胎免疫腹泻苗才能有效保护仔猪不轻易发生腹泻病。再次,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场,务必要采取封栋等措施做到病毒不扩散,只要病毒不扩散,半个月内就能使疫情稳定,且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 作者:高盛茂,王菲菲,
    • 会议名称: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猪圆环病毒一直是21世纪以来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繁殖障碍、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PCV2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各种PCV2疫苗在临床上的使用,很大程度的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但是2016年美国学者报道了不同基因型的圆环病毒,并命名为PCV3,且研究发现PCV3感染多见于具有PDNS和繁殖障碍症状猪群.随后在美国各地的农场均有检测出PCV3,可见该病已于美国各地区普遍流行.紧接着在我国安徽、重庆、福建、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江苏、江西、广西、广东、辽宁和浙江等地均检测出了PCV3,同时韩国、巴西和波兰学者也相继报道了PCV3阳性的猪群.这一新发病毒也将使得与圆环病毒相关的疾病在我国进一步蔓延,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与生长发育,为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在体外成功分离出该病毒的报道,这为疫苗的研究和该病的预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PCV3和PCV2的Cap蛋白的同源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新的疫苗研发迫在眉睫.
  • 摘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为了解PRRSV弱毒苗在不同的免疫程序下对猪群的免疫效果,对2013-2017年采自广西省4个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母猪群,采用ELISA方法持续监测血清中的PRRSV抗体水平,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采用PRRSV弱毒疫苗免疫生产母猪、后备猪及哺乳仔猪的免疫程序,生产母猪群的PRRSV抗体频率分布图显示猪群处于血清学不稳定状态,有个别场甚至还存在疫苗毒持续排毒的现象;采用PRRSV弱毒疫苗只免疫后备猪的免疫程序,生产母猪群的PRRSV抗体频率分布图显示猪群处于血清学稳定状态,结果表明,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后备猪的驯化,有助于猪场对PRRS的防控.
  •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从金蝶系统里导出从2015年-2017年金沙一场共1158头丹系初产母猪的生产数据,其中丹系大白756头,丹系长白389头,按初配日龄分为8组,每组的初配日龄相差20天,分别对不同组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活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等繁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41-260日龄段窝均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都达到最高,产仔性能最好.其次比较好的是221-240日龄段、261-280日龄段的初配母猪.小于220日龄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较差,大于300日龄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也较差;281-300日龄阶段初配母猪总产仔数较高,但窝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较差.综合繁殖数据和经济效益得出:在体重达到135kg,且达到第二情期的时候,达到220日龄即可配种,在最佳初配日龄在241-260日龄段.整体来说在221-280日龄阶段都能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
  • 摘要:本试验在研究初产二元母猪产前7d日平均采食量对分娩性状的影响,从而确定初产母猪产前7d适宜的采食量.本试验选择了对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较为理想的种猪场,以该场150头初产母猪为试验材料,本试验以150头初产母猪产前7d日平均采食量为原则,分成三个处理,每个处理50头母猪,共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处理一:1kg≤采食量≤1.5kg;处理二:1.5kg<采食量≤2kg;处理三:2kg<采食量≤2.5kg,记录分娩时产程,产仔数,产仔间隔,仔猪初生重,死胎数量,木乃伊数量等分娩性状的数据.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中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以0.05≤P≤O.1为差异趋势性判断标准,以P>O.1作为差异无显著性判断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处理一和处理二相比产仔间隔有增加的趋势(P=0.057);处理二与处理三产仔间隔有增加的趋势(P=0.877);处理一与处理三产仔间隔呈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一与处理二第二产程呈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一与处理三的第三产程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产二元母猪产前7d的采食量对繁殖性状无影响,对产程和产仔间隔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于初产二元母猪产前7d的采食量建议控制在2~2.5kg.
  • 摘要:生产母猪在生产繁殖的周期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母猪会出现主动淘汰或被动淘汰的情况,在生产中主动淘汰可维持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保证母猪群高产、稳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但母猪的被动淘汰率过高将影响母猪场生产的稳定,增加生产成本.为了解公司某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统计并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这23个月间猪场淘汰的母猪原因,采取诸如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挑选后备母猪、预防繁殖障碍性疾病和肢蹄病以及加强员工培训和考核监督等综合措施,以期延长母猪的繁殖寿命。
  • 摘要:为研究关系二元妊娠母猪临产背膘厚与产程的关系,试验随机选用250头妊娠110d的健康美系经产母猪(2~6胎),利用超声波背膘仪对母猪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结果显示,各组数据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O.05),二元母猪临产背膘厚14mm以下、14~18mm和18mm以上产仔间隔分别为:(19.34±9.46)min、(21.29±11.17)min和(18.39±12.29)min.结果表明,母猪临产背膘越厚,产仔间隔越短,但母猪临产的最佳背膘厚,还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繁殖母猪场如何提高母猪psy,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提高生产效益,最基础最基本的条件是提高生产母猪断奶7天内的发情率.为了解决规模化猪场断奶7天内的发情率,采用经济又实惠的输精背夹查情技术.母猪通过自己嗅觉,视觉、听觉、触觉接受性刺激,而规模化猪场公猪对母猪爬跨、交配行为难于实现,所以人工对母猪压背查情很重要,需要人工较大,而背夹解决了这难题.背夹夹住母猪腹侧,增加按压时间,从而刺激母猪发情.2016年1-7月未使用背夹查情,共断奶4191头,7天内发情3179头;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止,使用背夹查情,共断奶11649头,7天内发情10685头.使用背夹到目前为止,七天内发情母猪头数提高了:11649*(0.9185-0.7585)=1863头.所以,使用背夹查情技术可以提高母猪发情率,从而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经济效益.
    • 作者:梁泳,
    • 会议名称: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捷发展的带动下,畜牧业产业规模化养殖日渐壮大.这种变化同样间接的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工作既可提高生产率,也在施工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环境污染、对生物安全的影响及施工材料损耗高等方面.本文畜牧养殖改造与施工现场卫生环境的关联性影响,试图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规模化畜牧养殖改造下如何维护生态环境提供借鉴性意见.
  • 摘要:为评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在两个小型猪场各选取2窝仔猪,在免疫接种PRRSV弱毒活疫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应用RT-PCR检测PRRSV核酸,应用N-ELISA和G-ELISA两种试剂盒检测PRRSV抗体.结果,免疫前Od可以从仔猪血清中检测到PRRSV野毒株核酸,直到免疫后30d;相对应的母猪在免疫前Od可从血清检测到PRRSV野毒株核酸.试验仔猪在免疫前Od未能检测到PRRSV抗体,但在免疫后30d直到150d试验结束均可检测到PRRSV抗体,其中N-ELISA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在免疫后30、60d高于G-ELISA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而在免疫后120、150d则低于G-ELISA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使用两种ELISA试剂盒共同时检测216份血清样品,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5.83%;配对x2检验,P>O.05,两者差异不显著;kappa值为0.87,属于极强一致性;两者相关系数r为0.605,具有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免疫接种弱毒活疫苗可以有效清除野毒感染猪群中的野毒株,N-ELISA和G-ELISA两种ELISA试剂盒均可用于评估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 摘要:盐酸林可霉素是一种优良的广谱抗生素,兽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市场上林可霉素剂型分为片剂、可溶性粉、注射液。建立了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硼砂溶液(用85%磷酸溶液调节pH至5.0)∶甲醇∶乙腈=67∶33∶2(V/V),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4nm,进样量10μL,柱温为30℃.盐酸林可霉素浓度在0.1~2m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此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 作者:郁再洛,
    • 会议名称:2018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猪副嗜血杆菌病义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断奶前后的仔猪多发,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生猪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笔者今年接诊了一起该病例,通过采取系列处置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主要发生在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主要危害4-8周龄的断奶仔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不等,致死率约为50 %,当混合感染时,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差,则死亡率会更高。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速度是相当快的,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大面积感染,所以必须在第一时间治疗,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也不要局限于治疗发病中的猪,要对整个猪群用药。对症状严重的垂危病猪无治疗价值应果断淘汰。连同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多个血清型,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本病是在养猪业中分布非常广较典型的条件性疾病。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及健康猪的鼻腔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一旦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滞后,以及任何应激因素都是发生本病的直接诱因,如饲料霉变,营养失调、饲养密度过大、换料、断奶、分栏、免疫注射、空气污染等这就为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本病发于猪支原体肺炎、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疫病之后,猪群健康水平下降,猪只免疫力下降,猪副嗜血杆菌病会伺机暴发,其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会更大,也更加剧了原发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复杂化。因此,尽可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强化其他动物疫病的防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和减少猪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阶段比较常见的疾病,大肠杆菌是造成新生仔猪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仔猪大肠杆菌病有三种表现:仔猪黄痢(发生于出生后1~3日龄)、仔猪白痢(发生于出生后2~3周)、仔猪水肿病(发生于断奶后1~2周).文章阐述了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并提出了规模化猪场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