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上海
  • 会议文集: 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 出版时间: 2018-05-10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1>
18条结果
  • 摘要: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桥墩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钢结构.主墩钢沉井采用工厂整体制造,整体浮运至墩位的施工方案,浮态钢沉井最大锚泊力为9600kN,采用\"大直径钢锚桩+混凝土重力锚\"的锚碇系统,锚碇系统主锚为直径3.5m钢锚桩,单重约167.5t.钢锚桩在桥址附近的船厂加工、存放,300t龙门吊机起吊装船,600t驳船运输至桥位,采用150t浮吊配合1000t浮吊完成钢锚桩竖转,通过1000t浮吊绞锚移船,使钢锚桩中心位置满足设计要求,1000t浮吊下放钢锚桩至河床,由DZ120打桩锤稳桩,2台联动APE400打桩锤施打钢锚桩至设计标高.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后,钢锚桩均已插打完成,共计8根,用时10天.
  • 摘要:针对梭形多肢主塔复杂的空间变截面特殊结构,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塔柱结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塔柱线形,经过合理的方案及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增设预应力混凝土加强板将分离的主塔四肢连为一体,将塔肢和裙板变为同步施工,保证了塔肢和裙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同时采用多功能支架及大调幅自动爬模和塔肢间设置对拉、对撑结构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复杂梭形多肢主塔施工的难题,也将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 摘要:这些年,科技不断进步,人们探索开辟海洋河流湖泊的实力不断加强,各种水利工程应运而生.水上水下工程的病变检测一直影响着相关的从业人员,比如水下积淤、海底柱状物根部冲刷情况等等.本文将围绕R2DONIC2024型多波束测深系统基本组成、功能特性及技术指标.采用该系统开展了上海长江隧桥项目水下变形监测,通过多波束测量江底地形数据得到了多种技术成果,再与设计数据和历年的江底地形数据比对分析,判定并找出隧道和桥墩工程的病变位置,为工程后期的运营养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体现了该系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 摘要:为了研究波形钢腹板曲线箱梁横向受力性能,通过顶板上下缘的横向正应力,经过积分获得横向弯矩表达式,并采用顶板的横向弯矩和有效分布宽度两种指标来反映横向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箱梁曲率半径越大,其内侧顶板根部横向弯矩和有效分布宽度减小,比值达到2倍以上;箱梁横向中跨横向弯矩与简支情况下的简化理论值相差比较小,约占0.91,说明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弯矩系数0.7的不适用性;箱梁曲率半径增加,其外侧顶板根部横向弯矩和有效分布宽度也呈现减少趋势,比值达到1.1倍以上.因而,荷载位于箱梁跨中截面顶板内侧根部与外侧端部这两种工况对于波形钢腹板曲线箱梁横向受力性能影响显著,也是其相对于直梁桥横向受力最不利的情形,工程上应予以重视.
    • 作者:BAO He-li,包鹤立,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矩形盾构隧道与传统圆形盾构隧道相比,断面使用率增加,隧道埋深可减小.然而其管片结构受力状态与圆形隧道大不相同.为了充分发挥材料性能,节约工程造价,采用截面尺寸渐变的矩形盾构管片结构形式.针对变截面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内力分析方法,为今后类似形式的管片设计提供依据.
    • 作者:Wang Le,王乐,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采用顶管法穿越江河一般均选择地质较好、水压较低的直线顶进方式施工,针对大坡度纵向曲线顶管穿江施工国内目前还没有先例.富春江顶管隧道全长658.05m,施工水压高、坡度大、穿越地层复杂.通过采用具有破岩能力的泥水加压平衡顶管设备、配置有特殊密封的大行程组合式中继间、润滑效果良好的自动润滑注浆系统和陀螺导向系统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复合地层14.53%坡度的\"V\"字型纵向曲线穿江顶管隧道的贯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在复杂条件下的顶管施工开拓了新的设计理念并积累了相关施工参数和经验.
  • 摘要: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对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下穿乌准铁路桥的盾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隧道开挖对桥梁桩基础的影响:隧道左、右线开挖后,由于受隧道开挖卸载影响,靠近隧道的桩基一侧发生沉降,最大沉降量为2.5mm.对比加固前后桩基位移,发现注浆加固后桩基沉降量减小,桩基状态更加稳定.
    • 作者:孙钰丰,翁效林,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近年来,BIM技术在交通设施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由BIM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的模型具有直观性、共享性、全息性,其包含的大量信息是工程协同设计、协同管理的基础.为保证工程物的结构稳定性,拓展基于BIM模型的受力计算十分必要.本文以二车道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C#语言在Visual Studi02015开发环境下编制了Revit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接口程序,并结合隧道二次衬砌的受力特点用Python语言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Revit模型到有限元软件Abaqus的自动参数化受力计算,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接口程序有效地缩短了结构受力计算周期.
    • 作者:韩玉平,杜明星,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隧道交通事故占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量的50.3%.其诱因在于:隧道光照不足和进出隧道时\"黑洞\"与\"白洞\"现象使驾驶人视觉适应滞后;隧道中间段光线暗淡带给驾乘人员压抑和恐慌的心理感受,埋下了通行安全隐患.本文对影响隧道通行安全的照明系统和提升隧道环境照度的技术措施与节能环保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地下环境工程安全节能增亮复合新材料——隧道反光瓷砖的研发成果.这项成果是运用光学折射技术原理和创新材料及新工艺技术开发出的具有在灯光诱导下实现逆向漫反射作用的地下环境工程安全、节能、增亮新技术产品.该项成果已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授权,还获得了\"2016红点设计奖\"和\"2017太阳神乌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金奖\"荣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它在隧道及其地下环境工程中与照明灯具组合使用,可有效提升隧道环境光照亮度、从而改善隧道通行安全并产生显著的节能效应和美化隧道的作用.
  • 摘要:以在建主跨336m、拱圈安装段数24节段的中承式CFST拱桥马滩红水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大跨径CFST拱桥施工关键技术,对其施工过程中拱肋斜拉捆挂安装设计、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管内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智能调载等新技术,以及新型的分散式扣索转向索鞍、重型钢管塔架等新装备进行了介绍,为CFST拱桥施工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可供同类型大跨径桥梁借鉴.
  • 摘要:针对珊瑚岛礁开发面临的钙质砂与礁灰岩二元体地基承载力小、变形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泻湖相岛礁环境下的组合基础,并采用FLAC3D仿真基础结构荷载试验探讨了组合基础承载性能,结果表明本组合基础满足岛礁开发结构承载及位移要求,具有刚度大、承载力高以及施工快、好、省等特点,能适应孤岛海域施工条件,让在珊瑚泻湖地基上修筑机场等高架式造陆工程成为可能.
  • 摘要: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铁两用海峡大桥,受气候、水文、地质三重恶劣因素的叠加影响,致使该桥成为目前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无经验可循.通过开展施工组织优化、关键技术创新等措施攻破技术难题,确保大桥顺利建造.该桥的建造是我国在跨海峡大型公铁两用桥梁建设的首次探索,也将成为我国建桥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 作者:赵毓成,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在城市高架建设中,传统现浇桥梁墩柱施工会给原本拥挤的城市交通、繁乱的周边环境等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全预制拼装技术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高架桥梁工程建设,为城市桥梁建造提供了很好的应用价值,以全预制拼装技术为依托,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运输条件,合理优化运输路线,精确分析大型构件制作形式,结合BIM信息技术的4D应用,将会给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和车站建筑结构的全预制拼装技术推广带来更高的使用价值。
  • 摘要:对车站施工过程中设置轨排井,一侧外挂下沉式广场,车站处于偏压受力进行了分析;以深圳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皇岗口岸站为例;提出采用空间整体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结构自身构件进行了加强,并采取了临时构造措施;达到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合理;解决了车站处于偏压且孔洞较多,计算采用整体模型分析和构件构造措施的问题.
    • 作者:Wang Le,王乐,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直接铺管施工技术及其装备作为近年来国际非开挖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法,在定向钻施工场地受限、管道出入土两点落差较大、管道埋深较浅、盾构顶管施工费用较高时,有一定的施工优势.该工法结合了微型隧道和水平定向钻两项工法的特点,在利用隧道掘进设备施工隧洞开挖的同时利用推管设备将预制好的管道同步铺设,隧洞施工与管道铺设同步进行.该技术施工具有工序简便、速度快、占地少等特点,在国外非开挖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摘要:青岛地铁区间隧道大部分位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地层,为从根本上解决矿山法爆破扰民,施工环境、速度和风险控制等系列问题,决定采用机械法施工.但此之前,除铁路秦岭隧道和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区间隧道采用开敞式TBM修建外,我国轨道交通领域还未有采用双护盾TBM的先例.本文针对城轨交通双护盾TBM区间隧道线路埋深浅、地层复杂、长度短、工期紧、与相邻车站施工相互干扰、施工场地落实难、周边环境复杂等实际特点,从TBM选型、隧道结构型式与设计方法、特殊区段工程措施等方面系统介绍我国第一个城轨交通双护盾TBM区间隧道工程的修建情况.本文成果直接服务于青岛地铁2号线工程,并正指导后续正在建设的地铁工程,同时本文成果也可为国内外岩质地层城轨交通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 摘要:目前,地铁隧道大跨度浅埋暗挖工法主要有双侧壁导坑法、洞桩(柱)法(PBA法)、传统(二衬)拱盖法等,这些施工工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在系统总结环形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等工法工程实际应用基础上,提炼各种工法的优缺点,结合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质特点,对传统拱盖法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创新,提出了双层初支拱盖法,并将其应用于青岛地铁2号线海川路站、徐家麦岛站.应用结果表明:(1)Ⅱ、Ⅲ级围岩采用单层支护可行,Ⅳ级围岩及更差的地层,采用分部、分导洞开挖,双层初支.(2)在硬岩地区采取完全双侧壁导坑的工法不太合理.
    • 作者:He Huagang,贺华刚,
    • 会议名称:2018(第七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2018年
    摘要:隧道大变形是隧道工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基于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监测成果等,开展了隧道大变形机理分析;其次,以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为基础,利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其结构参数,以实现单项预测模型优化,再构建线性组合模型和非线性组合模型,实现了隧道大变形的组合预测.实例分析表明:隧道大变形是地应力因素、岩性因素、地下水因素及施工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本文组合预测模型较单项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验证了本文组合预测思路的有效性,且以BP神经网络权值法的组合效果最优.通过本文研究,为大变形防治及变形规律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