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代南京民族形式建筑的形色特征及其承续

近代南京民族形式建筑的形色特征及其承续

摘要

南京开辟下关商埠以后,西学东渐,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但是,六朝古都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受到外辱后精英阶层的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党政要人、部分在华外籍建筑师拥有较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本色化运动,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代留学归国建筑师因其文化自觉,而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复兴“中国固有形式”的城建政策,凡此种种,都使得民族形式建筑成为南京近代建筑史上,数量较多、分布区域较广、建筑级别较高,以及最能展现南京历史文脉、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的重要建筑类型.将近代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置于中国近代建筑史范畴内,综合考量留学归国建筑师的职业地位,所接受的学院派“布扎”体系的教育背景,及其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知识结构.以此为依据,参照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横三段的构图形式,将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分为檐部、墙身和台基三部分.继而,分别围绕以下三个时段:1、1910年南京出现第一例民族形式建筑,至1927年国民政府制定“中国固有形式”的城建政策,2、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至1937年日军侵袭南京,3、1937年南京沦陷至1949年国民政府迁离大陆,研究民族形式建筑的檐部、墙身、台基的形态类型、形态特征与色彩关系,并进行图示化表达.在此基础上,尝试在今天的南京民国风貌区建筑立面整治与民国风室内设计中,再诠释近代民族形式建筑的形、色要素.研究目的在于:1、系统梳理近代南京民族形式建筑的形色特征及其历史背景、建筑师因素,分析建筑师、决策者的民族国家意识与文化自觉,在推动民族形式建筑发轫、发展与兴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图示化表达建筑形、色特征,并推广应用在新南京民国风貌的公共空间整治与创新设计中,力求在当今设计中,汲取近代南京民族形式建筑展现历史文脉、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方法途径,力求在当今设计中,传承近代民族形式建筑的文化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