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 >公共RD投资的生产率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制造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公共RD投资的生产率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制造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在考察公共R&D对行业生产成本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微观非平衡面板数据集中的20个两位数代码分类的制造业部门的企业数据,估计了各行业的平均成本函数及要素份额函数,计算了公共R&D的平均成本弹性、要素需求弹性以及边际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公共R&D投入对制造业各行业平均成本的生产率效应较弱:仅有8个行业的平均成本有所下降,其余12个行业的平均成本反而有所上升。与之相比较,公共R&D投入引起的结构效应更为显著:各行业的要素投入比例随着政府R&D投入表现出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随着公共R&D投入的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均有所上升,导致所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和中间品-劳动比有所下降,而且公共R&D投入提高了劳动力与物质资本、中间品的搭配比例。从中间品-产出比对公共R&D弹性看,纺织业的分工协作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一些增长较快的交通运输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的中间品-产出份额弹性显著为负,这表明公共R&D投入并未改善这些行业的分工协作,反而降低了生产迂回化程度。此外,通过测算公共R&D的资本边际效益,我们发现只有8个行业的公共R&D资本的边际效益数值为正,其范围为0.00836—0.25939。就制造业部门的比较意义而言,增加公共R&D投入在耐用品制造业的边际效益比较大。虽然近年来公共R&D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但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公共R&D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并不明显,其经济效率并不高,而重点在于改变制造业的要素需求结构,普遍增加了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在要素及产品价格外生给定的情形下,这意味着在行业附加值中,劳动收入所占份额将会提高,从而有助于改善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状。这表明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支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引领作用,不仅要注重投入规模的增加,而且要建立健全公共R&D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衔接,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提高公共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