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一从'通史性'到'专题性'——'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改革尝试谈

一从'通史性'到'专题性'——'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改革尝试谈

摘要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高等学校中文系(或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也有的是选修课),长期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且,伴随着这一学科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本课程面对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尽可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提出以“专题性”取代“通史性”,以“重点性”取代“系统性”,或者说是“抓大放小”、“消肿减肥”。所谓“专题性”,就是将本课程的有关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而具体“专题”的确定又与“重点性”分不开。这样说的意思是,面对丰富繁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内容,教师是不可能照单一一讲述的,而选取其中的若干个“重点”作为专题,自然应该是可行的方式。这样一来,“通史性”和“系统性”也就自然被“取代”了。当然,也应看到,就是以“专题性”的形式来讲述“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具体专题的确定和具体内容的讲解上,每个教员因为兴趣、爱好以及对对象的不同理解,都是可以进行自己的选择的。而且,在具体的专题中还可以涉及到一些题目上并没有出现的批评家和批评观念。另外,笔者还提出,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观念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应该就自己所承担课程的有关内容和相关知识多进行钻研,对知识性的东西应该非常熟悉,并对已有知识中的问题能够进行自己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