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以诗人占籍为视角对历代咏青诗的考察

不识庐山真面目——以诗人占籍为视角对历代咏青诗的考察

摘要

按照诗人占籍将咏青诗人群体划分为本籍与客籍两类。前者指祖辈在青海、本人在青海出生长大的人(那些因仕宦而离开青海,但写作过表现青海题材的诗人也包括在内)。后者可分为两类:中央政府委派来青为官或个人人幕的。各种原因短期经过此地的。本籍诗人明代仅张问仁一人,晚清大幅度增加,至清末民初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本土诗人咏青诗的题材主要有两类,一是边塞,一是山水。边塞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张问仁。以八景诗为例,写八景的人心里一定明白,他所写的这片景其实并没有独特之处,他写这样的诗确实有一定的作秀成分,但他还是愿意这样做,因为在贫瘠的土地上“发现”几幅美妙的图画,对于所有人(历史学家除外)都是一种审美享受。最早亲历青海,并留下了59首诗的是一位至今姓名无考的唐朝敦煌使者。与本土诗人的诗作相比,他诗中的青海是“万里山河异,千般物色殊”,“万里山河非旧国,一川戎俗是新知”地域特色极其鲜明。“眼前有景道不得”应当是本籍诗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与主动趋同所致。本籍诗人大多有在外地为宦的经历,享受过内地气候的温和与舒适,体验过温润、柔美与明丽。当回到高原,对比之下,可能会意识到家乡土地的“贫瘠”,于是便在创作中将风景诗意化、理想化,以弥补高原的苦寒与苍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