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银铤与银币:西安出土波斯胡伊娑郝银铤再研究

银铤与银币:西安出土波斯胡伊娑郝银铤再研究

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境内出土和发现了大量萨珊银币,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钱币学研究的热门问题.但从银币的数量和分布地区看,西北多,东南少,极不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在波斯人"海上丝绸之路"入华第一站的岭南,却没有一枚萨珊银币被发现于唐代遗址、墓地及窖藏中,这成为难解之谜.本文根据1989年西安市西郊沣登路南口(唐金胜寺遗址)出土的“死波斯伊娑郝[(?)(ishaq)]银”铤,结合唐代财政政策和岭南地区的货币经济状况,对萨珊银币在唐代岭南的去向提出推测。指出唐代波斯、阿拉伯商人携带的银币,进入白银货币化的岭南地区,纳入了岭南以白银重量计量而不是以银币数额计量的价值体系中。在岭南的货币背景下,波斯银币和岭南的散碎银块没有区别,因而像伊娑郝携带的银币一样,波斯银币在岭南最终被熔铸成铤状、饼状的银铤或银饼。不论纳入官府还是流落民间,波斯银币在岭南都丧失了其本来面目,与岭南地区生产、交易的白银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了。这正是迄今为止无法在岭南地区发现唐代窖藏、埋葬的波斯银币的主要原因。唐代金胜寺遗址出土的伊娑郝银铤,正表明波斯商人携带银币被改铸成流通的银铤的事实。如果不是银铤上的铭文,伊娑郝携带银币入唐交易的内幕,将永远不会被揭开了。而沿海陆入唐的波斯银币,也就在被改铸为银铤、银饼、甚至银块的过程中,失去了其本身的色彩,以致在岭南湮没无闻,无法寻觅其本来踪迹了。幸而有伊娑郝银铤上的四行,波斯银币在岭南被熔化、改铸的历史,千百年后,才能被重新揭示、复原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