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术与政治: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学术与政治: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摘要

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以探讨欧亚铁路的可行路线为最终考量的,并非学究的发思古之幽情。他最初规划这一路线时,修建欧亚铁路还很有紧迫性。比如1864年,即李希霍芬进入中国的四年前,阿古柏在新疆地区策动叛乱,建立伊斯兰政权。英、俄势力迅速插手,准备把各自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新疆。1876年,俄国势力伸向阿富汗与中国方向,并于1865年吞并塔什干,1868年吞并撒马尔罕,1876年吞并奥什,甚至一度在混乱中占领了我国的伊犁。英国则在第一次英阿战争失败之后,于1848年进入白沙瓦,1877年吞并吉尔吉特。阿古柏叛乱后,又开始觊觎新疆。这样一来,新疆突然变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一个焦点。所以以此为中心,修建一条连接欧亚的铁路,自然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唯一的缺点是,这计划太大,实现的可能性太小。但李希霍芬死后,他的设想,却被他的弟子斯文·赫定继承。他缩小方案,开始探讨靠空路或公路连接欧亚大陆的可能。比如1927-1928年他主持的中瑞科学探险,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受德国政府与汉莎航空的委托,探寻柏林一北京一上海的最佳航线。1933-1935他的第二次中国一瑞典联合探险,则是受国民政府资助,探索建立欧洲一中国公路的可行性。在说服国民政府接受其计划时,他很懂得讨好怎样中国政府。比如他1936年的国际畅销书《丝绸之路》,就以“汉武大帝派使臣100余人进入费尔干纳”作为开篇,让国民政府的自尊心因历史的光荣而膨胀。在此章最后,他呼吁中国政府协助修建全球最长的公路,即沿张骞经行的路线铺设的欧亚公路。按他的方案,此路应始于上海,经西安、喀什、伊斯坦布尔,终点为法国的布仑。用他的说法,此路应连接两大洋: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洲:亚洲与欧洲:两大种族:黄种与白种;两大文化:中国与西方。国民政府虽无此财力,但对于其受挫的自尊而言,这话听起来一定很受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