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形象思维'再考察——以朱光潜和李泽厚形象思维论为中心

'形象思维'再考察——以朱光潜和李泽厚形象思维论为中心

摘要

中国学者自50年代到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形象思维"的原创性理论,其中朱光潜和李泽厚两人的形象思维论影响巨大且各有特色.李泽厚的理论无疑主导了新时期关于形象思维讨论,并最终以"想象"终结了形象思维理论.这种对"形象思维"的否定并没有学理上真正的合理解释,相反从近代到当代的西方美学却能证明艺术中形象思维的存在。“形象思维”在学理上,即理论的内在逻辑上,是能够成立的。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致力于形象思维理论建设,他们的工作努力不应被忽视。尤其是朱光潜和李泽厚先生,在当时理论资源单一、对西方当代己成主流的美学理论如分析美学、格式塔心理学等,不甚了解的情形下,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在理论体系和关键问题上做出了许多有原创性的建构与突破,是具有原创性、世界意义的。形象思维被终结原因之一是政治观念的转变。中国学者致力于“形象思维”研究,一开始就不是出于纯粹的学理目的,这就造成了“形象思维”的先天不足。形象思维被终结原因之二是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形象思维被终结原因之三可能在于李泽厚了。新时期,李泽厚无疑受到政治和文化转向的影响,开始自我否定起来,他来了一个巨大的学术转向:从一个“形象思维”论者转向了“想象”论者,《形象思维再续谈》便是这一重大转变的标志性论文。鉴于李泽厚在当时学术界无人企及的感召力,学术界似乎也跟着他在一夜之间弃“形象思维”而谈“想象”起来,于是,“想象”融化了“形象思维”,并最终取代了“形象思维”。终结“形象思维”还有一个来自钱钟书的原因。李泽厚成为文化英雄的现象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尽管80年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时代,但还没有走出文化一元论的藩篱、还是一个思想相对贫乏的时代,还没有真正走出思想文化的青春期,因此对具体问题的判断往往失之简单、粗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