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赋予“古文辞”概念的混成意趣

摘要

唐宋以来所称之"古文",南宋以后始有称作"散文"的,与"四六"对举."四六"之名在清代以前颇通行,"骈文"之名则通行于清代.在各种文体概念的使用中,清人对"古文辞"之概念亦较多使用,但意趣与明代嘉靖七子派有别,这与清初古文反省的时代起点有关.清初以来,取法唐宋、崇尚醇雅的古文意识渐成主流。桐城派应时而起,在清代前中期声势渐壮而颇具规模,且绵延久远,几与清朝国运相始终。桐城派先驱可推至戴名世,他与名列“桐城三祖”的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趣味趋近,奠定以古文开派的基础。桐城派对“古文辞”的“享用”步骤稳健,显得顺理成章。从开派时序的角度看,桐城派宗师自以方苞为称首人物,而与方苞关系深厚的戴名世也有其先驱之功。戴名世立志于振兴古文,其人生经历中却富于从事科举时文教学之经验,他最所致力的,也许是如何将“时文”纳入“古文辞”之中。清代中后期桐城古文向东南各省流布,大有传衍全国之势。姚鼐及其后继者守成创变,使桐城古文传统得以壮大。因此,清初以来不时可见“古文辞”与“古文”的互称兼通,桐城派也是如此,其赋予“古文辞”概念的骈散混成意趣是各种文坛力量抗衡协调的结果,也反映了清人识鉴文体的理性与智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