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中国建筑学会年会 >论建筑围护结构对自然空间的界定与影响

论建筑围护结构对自然空间的界定与影响

摘要

以内、外围护结构为承载核心的建筑,是通过怎样的表达形式来界定空间,这样的界定又会对本源自然空间产生何种影响?通过对典型建筑的浅要分析,阐述建筑对空间形成与塑造的作用,辨析建筑之于空间的本质.随着时代发展,建筑的作用不再仅作为生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对建筑功能与空间感受的需求日趋多样,维护结构不再拘泥于营造不同于自然的内环境,更多新型材料的出现,则提供了更多的心理感受,相反的,这些建筑更加贴近自然,甚至更类似于自然。老沙里宁(Eliel Saarinen)曾经说过:“建筑是空间中组织的空间,社乡是如此,城市也是如此。”建筑空间的设计正是要从这样的出发点人手,才得以回归建筑的本质。建筑的外维护结构,将原本没有限定刚性自然空间加以界定,又通过主观形式的组织,将既已被限定的空间打断,放开,使其变得有选择性的自由。空间原本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可并没有人借此便利性而使用,由于没有界定,人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因人为地制造了界定,反而使得既有的空间得到解放,因围合使其变得有形,人的双眼才变得通透,才看得到早该看到的时空并加以利用。建筑的实体框架从心理上限定了人的行为与感知逻辑,成为最真实的生存空间。建筑的内维护结构,在原本开敞的大空间内营造出不同尺度的小型空间,在公共空间中打造出私密性空间。这些建筑构架在人的组织下将刚性空间变得柔顺平滑,虽然空间仍然是不会自主变化的稳定状态,仍然保持着三个维度的固定形制,但是人的心理感受,已经变得丰富,视觉变得动态,行为因空间的“流动性”而愈发自然顺畅。自然空间本身就是连续不断的空间,本就是无可分隔的整体,因此时的空间只有一个,所以它是最具流动性,最具连续性的极端空间形式。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同的两个点之间便毫无区别可言。构件将本源空间加以划分,使“空间”与“空间”之间变得富有变化,功能上加以区别使之形成“建筑”。建筑的多种维护要素,使得空间具有选择性的自由与私密,使得人的行为具有选择性的使用与规避。围护结构承托起建筑的灵魂,因自由而约束,因限制而解放,才是“建筑”这个事物的辩证意义之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