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创新研讨会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乏力、咳嗽等。房缺是最早能通过手术进行修补的先天性心内畸型,这种手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这种手术的住院死亡率<1%,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当低。1970年Campbell的研究表明,房缺患者的60岁保险统计生存率仅为15%,而普通人群为85%。所以,一旦明确为房缺,应作尽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房间隔缺损主要有:传统手术方法是经胸骨正中劈开或右胸壁切口在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近些年来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己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以及最近几年随着腔内介入治疗学和影像学的发展一种微创心脏外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即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间隔封堵术。ASD术后残余分流的程度和发生率是衡量一种ASD根治方法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表明,在三组中,直视下修补组的成功率高于介入组,这与国外的报道相似,说明与直视下修补术、微创封堵术相比,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三组的残余分流率和分流量无显著差异,表明三者对于矫正ASD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具有相同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