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易》学平议

摘要

清代《易》学研究是清代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学之发达是清代学术的一大特色.研究清代《易》学有助于加深对清代学术特色的理解,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清代学术.笔者在广泛披阅清儒《易》著的基础上,精心遴选出足以代表清代《易》学主要成就者,将清儒《易》学置于宋学和汉学的学术体系中,系统而有选择地加以探讨.rn 纵观清代《易》学,经历了由宋学《易》到汉学《易》的发展历程。清代《易》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乾隆以前宋学《易》居于主导地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颇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是王夫之的《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和李塨的《周易传注》。此一阶段汉学《易》崭露头角,其突出成就是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和胡渭等学者对“河图洛书”的考辩。清代《易》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乾隆以后汉学《易》居于主导地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颇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是惠栋的《易汉学》、张惠言的《周易虞氏义》和焦循的《雕菰楼易学三书》。rn 无论是宋学《易》居于主导地位,还是汉学《易》居于主导地位,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紧密相联的。透过清代《易》学的发展,可以从小见大,得出一个抽象性的宏观认识:每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宋学就会居于主导地位;每当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汉学就会居于主导地位,汉学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需求,宋学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宋学与汉学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宋学取代许郑之学是否定,乾嘉汉学又取代宋学是否定之否定,由此而推动了学术的螺旋式发展。学术发展需要唯美的研究,社会发展需要实用的研究。社会发展与学术发展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对立性。由于宋学和汉学分别适应了社会和学术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当宋学居于主导地位时,应学术发展的要求,汉学也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当汉学居于主导地位时,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宋学也不会完全销声匿迹。汉学和宋学的结合是兼顾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