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 >春秋战国长江下游青铜农具考论

春秋战国长江下游青铜农具考论

摘要

从江、浙、皖出土的许多青铜农具,能看出以下一些情况:rn 青铜农具在其他地方有,但发现不多,每次出土的数量很少。而长江下游则不然,尤其像浙江这样密集型的,即全省将近有二十个县发现有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农具,实属罕见。即使像苏、皖两省发现的较浙江为少,但在其他地方也很少有过。这反映出两千多年前的长江下游金属工具在农业中已普遍使用。《考工记》说越地人人能作农具可能太过,如果说当时民间多能制作而不必依靠官府所作,似乎比较接近实际,这已为现在地下出土状况所证实,即当时确有其事。同时也说明青铜工艺制作已很发达。rn 出土的青铜农具不仅数量多,而且其品种、式样也多,以臿和耨为例。有多种大小、式样不同的器物,耨的变化尤为突出。(1)最初的类型,仅为双翼。后来在双翼间作出带銎的柱,明显是为了安木柄。柱的长度也由短变长。(2)双翼的端部有垂直于銎柱的条状物,这样可加固翼而不易折断。(3)双翼端部条状物从垂直变为斜出,整个耨变成类似的平行四边形。耨的首部原来角度很大,一般要大于90度,后来角度从钝角变为锐角,小于直角,这比钝角形更易于器身在草丛中前进。耨形的不断改变,目的是增强器物的牢固度,并提高工作的效率。青铜器和铁器相比,其锋利的程度和铁器相近。战国时长江下游地区尽管还缺乏铁器,而用铜制农具耕种,和使用铁器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或许不相上下。尤其是当地铜资源较为丰富,这成为铜农具应用普遍的重要原因。总之长江下游因有较发达的农业,成为这一带经济繁荣的基础。《汉书·地理志》说吴有“海盐章山之铜”这样的资源,又有“三江五湖之利”这样的富饶环境。说吴地“亦江东一都会”。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之中,吴地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劲头强劲,一直成为中国全国少有的发达地区之一。现在出现有名的长三角,自然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有密切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