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漂移板板面及漂移板

一种漂移板板面及漂移板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漂移板板面及漂移板,涉及轮滑运动器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适合成年人使用的问题,漂移板板面包括中心板体和外围板体;所述中心板体的底面设置有沿其外沿延伸并围合的环形加强筋;所述外围板体的内沿与所述中心板体的外沿固定连接;所述外围板体的底面设置有多条加长筋,所有所述加长筋绕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周向依序排布;所述加长筋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外环面,所述加长筋的远端朝所述外围板体的外沿延伸;所述中心板体的顶面与所述外围板体的顶面形成所述平面;所述中心板体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组轮架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面板能够做得更大并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适合成年人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4643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郭焓;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35180.X

  • 发明设计人 郭焓;

    申请日2022-08-03

  • 分类号A63C17/01(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张肖

  •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32号5a205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1: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滑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漂移板板面及漂移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所有的漂移板板面的顶面结构都是一个平面,板面负责支撑脚底,在板面上面粘贴砂纸,通过砂纸来固定鞋底,保证在滑行的时候脚不会脱板,比如专利号为CN207203407U的主题名称为《一种双排漂移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和专利号为CN104998401A的主题名称为《一体注塑的塑料漂移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由于漂移板运动的动作花样非常多,会有很多跳跃动作,比如U池中的呲边滑槽技巧动作,而以上的漂移板板面由于板底结构过于简单,加强筋结构不合理,很难对脚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存在板面弯和折断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板面更加容易弯曲和折断,因此,现有的漂移板板面都做得过于小巧。另外,因为大部分玩家是成年人,过于小巧的板面使得大部分成年人玩家在一段时间滑行后,普遍存在板面两端压迫脚底血管产生脚酸脚底痛的现象,不太适合成年人玩耍,同时,小巧的板体也不太适合去做包括呲边滑槽在内的极限技巧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漂移板板面及漂移板,用以解决不适合成年人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漂移板板面,其顶面设置为一完整的平面,包括中心板体和外围板体;

所述中心板体的底面设置有沿其外沿延伸并围合的环形加强筋;

所述外围板体的内沿与所述中心板体的外沿固定连接;所述外围板体的底面设置有多条加长筋,所有所述加长筋绕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周向依序排布;所述加长筋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外环面,所述加长筋的远端朝所述外围板体的外沿延伸;

所述中心板体的顶面与所述外围板体的顶面形成所述平面;

所述中心板体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组轮架安装孔。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漂移板板面包括由环形加强筋进行结构加强的中心板体和由加长筋进行结构加强的外围板体,并且加长筋绕环形加强筋的周向依序排布并与环形加强筋的外环面固定连接,因此,该种结构的漂移板板体通过外围板体可对中心板体进行加长加宽,并利用加长筋增加外围板体的结构强度,可以将板面做得更大以适合成年人使用,并同时避免加长加宽部分的外围板体的弯曲和折断,也能更适应做出极限技巧动作。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平面内设置有一浅槽。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浅槽内铺贴有砂纸。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心板体设置为圆板结构件,所述环形加强筋设置为圆环形的加强筋;所述漂移板板面呈矩形板结构件。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外围板体的四角设置倒圆角。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心板体的底面于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内侧设置有一对内弧加强筋、一对外弧加强筋和一十字加强筋;

所述十字加强筋将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内侧均分为四份;

两所述内弧加强筋关于所述十字加强筋的一直臂对称设置,所述内弧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内环面;

两所述外弧加强筋位于两所述内弧加强筋之间并关于所述十字加强筋的另一直臂对称设置,所述外弧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内弧加强筋的外弧面;

所述内弧加强筋的外弧面与所述外弧加强筋的内弧面之间形成有被所述十字加强筋均分的四个第一凹槽;

每一所述内弧加强筋的内弧面与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有被所述十字加强筋均分的两个第二凹槽;

每一所述外弧加强筋的外弧面与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有被所述十字加强筋均分的两个第三凹槽。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内弧加强筋、外弧加强筋和一十字加强筋组合在一起并位于环形加强筋内,能够提高中心板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加长筋设置为十四条,所有所述加长筋绕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周向依序等距排布,两所述内弧加强筋的两端各与一所述加长筋于所述环形加强筋处衔接形成一加长弧形加强筋;与所述内弧加强筋衔接的所述加长筋的远端指向所述外围板体的相应一角。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心板体开设有四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四个所述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中心板体的中部用于与单板滑雪固定器的连接孔对位。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的设置可以让该种漂移板板面能够连接单板滑雪固定器,让漂移板可以进行跳跃,腾空等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漂移板,包括轮架、连接于轮架的轮子和上述的漂移板板面;漂移板板面的每组所述轮架安装孔各安装一所述轮架。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漂移板板面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安装有一单板滑雪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漂移板板面包括由环形加强筋进行结构加强的中心板体和由加长筋进行结构加强的外围板体,并且加长筋绕环形加强筋的周向依序排布并与环形加强筋的外环面固定连接,因此,该种结构的漂移板板体通过外围板体可对中心板体进行加长加宽,并利用加长筋增加外围板体的结构强度,可以将板面做得更大以适合成年人使用,并同时避免加长加宽部分的外围板体的弯曲和折断,也能更适应做出极限技巧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实施例2的漂移板板面的立体结构;

图2示出了实施例2的漂移板板面的底面结构;

图3示出了实施例2的漂移板板面的顶面面结构(点划线表示中心板体的边沿,粗实线表示浅槽的槽壁轮廓);

图4示出了实施例3的漂移板板面的立体结构;

图5示出了实施例3的漂移板板面的顶面结构(点划线表示中心板体的边沿,粗实线表示浅槽的槽壁轮廓);

图6示出了漂移板板面的侧视结构。

图中标记为:

1、中心板体;11、环形加强筋;12、内弧加强筋;13、外弧加强筋;14、十字加强筋;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第三凹槽;

2、外围板体;21、加长筋;

3、轮架安装孔;

4、浅槽;

5、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漂移板板面,面板能够做得更大并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适合成年人使用,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该种漂移板板面为一体结构件,其顶面设置为一完整的平面,其底面设置有加强筋,包括相互连接并一体成型的一中心板体1和一外围板体2。

具体的,该中心板体1的底面设置有一环形加强筋11,该环形加强筋11沿中心板体1的外沿延伸并围合成环。环形加强筋11的形状与中心板体1的形状匹配,中心板体1可以是圆板,也可以是方板或椭圆板等。

外围板体2是位于环形加强筋11外侧的部分板体,其内沿与中心板体1的外沿一体成型地固定连接在一起。外围板体2的底面设置有多条长条状的加长筋21,所有的加长筋21按照绕环形加强筋11的周向的方式依序排布设置。其中,加长筋21的近端一体成型地固定连接于环形加强筋11的外环面上,加长筋21的远端朝外围板体2的外沿延伸并临近外围板体2的外沿。

中心板体1的顶面与外围板体2的顶面形成该平面,该平面用于与鞋底接触使用。

中心板体1上设置有两组轮架安装孔3,两组轮架安装孔3相对布置,每组轮架安装孔3具有两个圆形安装孔。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心板体1设置为圆板结构件,环形加强筋11则设置为圆环形的加强筋,同时,外围板体2同中心板体1组合形成的漂移板板面呈矩形板结构件,外围板体2的四角设置倒圆角。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在中心板体1的顶面与外围板体2的顶面形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一形状与漂移板板面的轮廓形状匹配的浅槽4,浅槽4为四角倒圆角的矩形槽。浅槽4的槽壁与外围板体2的外沿间距较小。在浅槽4内铺贴有一张砂纸,砂纸的顶面与外围板体2的顶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漂移板板面包括由环形加强筋11进行结构加强的中心板体1和由加长筋21进行结构加强的外围板体2,并且加长筋21绕环形加强筋11的周向依序排布并与环形加强筋11的外环面固定连接,因此,该种结构的漂移板板体通过外围板体2可对中心板体1进行加长加宽,并利用加长筋21增加外围板体2的结构强度,可以将板面做得更大以适合成年人使用,并同时避免加长加宽部分的外围板体2的弯曲和折断,也能更适应做出极限技巧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漂移板板面的中心板体1的底面除环形加强筋11外,还设置有其他的加强筋,其他的加强筋与环形加强筋11一道形成网状结构。

具体的,中心板体1的底面于环形加强筋11的内侧设置有一对内弧加强筋12、一对外弧加强筋13和一十字加强筋14。

十字加强筋14的两条直臂分别沿漂移板板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将环形加强筋11的内侧均分为四份。同时,两内弧加强筋12关于十字加强筋14的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前后对称设置,内弧加强筋12的圆心位于中心板体1以外并位于中心板体1的直径延长线上。内弧加强筋12自身被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平分,其两端分别一体成型地固定连接于环形加强筋11的内环面上。同时,两外弧加强筋13位于两内弧加强筋12之间并关于十字加强筋14的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左右对称设置,外弧加强筋13的圆心位于中心板体1的圆心处。外弧加强筋13本身被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平分,其两端分别一体成型地固定连接于两内弧加强筋12的外弧面上。

两组轮架安装孔3关于十字加强筋14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左右对称设置,同时,每组轮架安装孔3中的两个圆形安装孔关于十字加强筋14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前后对称设置。圆心安装孔的孔壁凸出中心板体1的底面,外弧加强筋13的中段与凸出中心板体1底面的圆心安装孔孔壁融合。

其中,内弧加强筋12的外弧面与外弧加强筋13的内弧面之间形成有被十字加强筋14均分的四个第一凹槽15。每一内弧加强筋12的内弧面与环形加强筋11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有被十字加强筋14均分的两个第二凹槽16。每一外弧加强筋13的外弧面与环形加强筋11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有被十字加强筋14均分的两个第三凹槽17。

本实施例中,内弧加强筋12、外弧加强筋13和一十字加强筋14组合在一起并位于环形加强筋11内,形成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均匀地分布于中心板体1上的圆弧网状加强筋结构,能够提高中心板体1的结构强度,加强板面的承重能力。不仅解决了成年人脚部大小踩漂移板会出现的脚步血管挤压所造成的脚酸脚痛的问题,也提高了板面的结构强度,更适应漂移板的极限玩法,在U池中也可有更大的板底区域去做更稳定的呲边滑槽等花式动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加长筋21设置有十四条,所有的加长筋21绕环形加强筋11的周向依序等距排布,两内弧加强筋12的两端各与一加长筋21于环形加强筋11处衔接形成一加长弧形加强筋,其中,与内弧加强筋12衔接的加长筋21的远端指向外围板体2的相应一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漂移板板面可以与单板滑雪固定器连接组合使用。该漂移板板面在其中心板体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四个圆形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四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中心板体1的中部用于与单板滑雪固定器上设置的四个连接孔对位以方便连接。具体的,这四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以二维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即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以两两为一组,关于十字加强筋14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左右对称设置,同时,每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中的两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关于十字加强筋14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前后对称设置。每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中的两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均落在相应侧的外弧加强筋13上使得外弧加强筋13与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形成一体结构,同时,每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中的两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分别位于相应侧的轮架安装孔3的前侧和后侧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漂移板板面设置了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后,可以让该种漂移板板面与单板滑雪固定器连接起来使用,能允许漂移板做出跳跃,腾空等动作,提高可玩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漂移板,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该种漂移板包括轮架、连接于轮架的轮子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漂移板板面。

漂移板板面的每组轮架安装孔3处各安装有一轮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漂移板板面在其中心板体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四个圆形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四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中心板体1的中部用于与单板滑雪固定器上设置的四个连接孔对位以方便连接。具体的,这四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以二维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即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以两两为一组,关于十字加强筋14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左右对称设置,同时,每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中的两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关于十字加强筋14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直臂前后对称设置。每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中的两个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均落在相应侧的外弧加强筋13上使得外弧加强筋13与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形成一体结构,同时,每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中的两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分别位于相应侧的轮架安装孔3的前侧和后侧位置。漂移板板面通过设置的单板滑雪固定器安装孔5与单板滑雪固定器上的连接孔对位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漂移板在使用时,漂移板板面底部设置的圆弧网状加强筋结构和加长筋21增强了整个板面的结构强度,使得板面对鞋底的支撑得以增强,同时圆弧网状加强筋结构的设置使得中心板体1可以与外围板体2组合并保证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可以更加适用于成年人的脚部大小,在滑行和做花式动作的时候不再会出现板面过小造成脱板的现象。利用圆弧网状加强筋结构和加长筋21配合外围板体2,增加了板面的大小,将使得脚酸脚痛现象消失,也可使得动作成功率变高。圆弧网状加强筋结构和加长筋21也使得板面在长久使用后不易出现板面向下弯曲的情况。因此,该种漂移板的质量和耐用度以及对成年人脚部大小的适应性相较于现有的板面都有显著提升。漂移板板面连接有单板滑雪固定器后,能允许漂移板做出跳跃,腾空等动作,提高可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