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及隐蔽型拉链的结构

一种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及隐蔽型拉链的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包括拉链头主体和拉牌,拉牌包括折弯臂和手持部,折弯臂一端连接在拉链头主体的上板上,另一端从侧面延伸弯折至与手持部连接,在折弯臂和手持部之间形成一横向的避空缺口,针对性地设计了避空缺口以容纳遮挡侧带,使手持部位于遮挡侧带的外侧,无需外翻遮挡侧带即可抓持拉牌进行拉动,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包括上述拉头的隐蔽型拉链的结构,在柔性带的第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遮挡侧带,遮挡侧带横向穿入拉牌上的避空缺口而覆盖在牙链和拉链头主体的上方,使链牙和拉链头主体不外露,产品外表更加简洁美观,另外,由于遮挡侧带被卡于避空缺口,拉牌还有使遮挡侧带更加服帖的辅助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5398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理想(广东)拉链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232801.0

  • 发明设计人 骆其君;邱国亮;熊梓仁;

    申请日2022-01-27

  • 分类号A44B19/26(2006.01);A44B19/34(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李唐明;顿海舟

  • 地址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大街西2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及隐蔽型拉链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隐蔽型拉链一般设计有一条侧带,该侧带的一侧沿着长度方向缝制在柔性带的一侧,另一侧则延伸至拉头和牙链的上方对两者进行覆盖遮挡,使产品的外表更加简洁美观,但是该类型的拉链其拉头一般是完全被遮挡在所述遮挡侧带下方,即由于拉牌没有进行适配侧带的结构设计,因此要拉动该类型的拉链时,需要先翻开侧带,再抓持拉牌进行拉动,使用相对不便,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拉头及其拉链,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包括拉链头主体,所述拉链头主体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通过支芯连接成一体,在上、下板和支芯之间形成有Y型的合链通道;还包括一端安装连接在拉链头主体上板上的拉牌;

所述拉牌包括折弯臂和手持部,所述折弯臂一端连接在所述拉链头主体的上板上,另一端从侧面延伸弯折至与手持部连接,在折弯臂和手持部之间形成一横向的避空缺口。

优选地,所述折弯臂与上板连接的部位设为安装段,所述折弯臂从侧面延伸至和手持部连接的部位设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位于不同的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折弯臂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段设有转动卡位,所述上板设有卡于所述转动卡位内的限位结构,所述拉牌的左、右移动受到限制。

优选地,所述安装段为一包括三段结构的轴体,所述轴体的左、右两段设置为横截面为水滴状的加强柱体,所述轴体的中段设置为转动柱体,所述转动柱体的尺寸小于所述加强柱体的尺寸,且位于所述加强柱体的窄侧,所述转动柱体被夹于两段所述加强柱体之间,形成所述转动卡位。

优选地,所述安装段的两端由所述加强柱体的宽侧向窄侧方向逐渐收窄。

优选地,所述折弯臂由弯折部位开始逐渐变粗。

优选地,所述拉链头主体的表面设有PVD保护层。

一种隐蔽型拉链的结构,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牙链,牙链分别安装在一对柔性带的相对两侧,所述牙链上安装有如上述的拉头,一对柔性带穿过拉头的Y型合链通道;

所述柔性带的第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遮挡侧带,所述遮挡侧带横向穿入所述拉牌上的避空缺口而覆盖在所述牙链和拉链头主体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柔性条第二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衔接所述遮挡侧带的外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拉头能够与设计有遮挡侧带的隐蔽型拉链形成有效配合,在保证牙链和拉链头主体不外露的情况下,针对性地设计了所述避空缺口以容纳遮挡侧带,使手持部位于遮挡侧带的外侧,无需外翻遮挡侧带即可抓持拉牌进行拉动,使用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通过设置所述遮挡侧带实现所述链牙和拉链头主体不外露,使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商品外表更加简洁美观,所述避空缺口的设计使所述拉牌拉动所述拉链头主体时,所述遮挡侧带无需保持翻开状态,操作更加方便;另外,由于所述遮挡侧带被卡于所述避空缺口,所述拉牌还有使所述遮挡侧带更加服帖的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头(象鼻头拉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牌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牌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头(打四点拉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标记说明:

拉链头主体1,限位结构101,上板102,支芯103,下板104,拉牌2,折弯臂201,手持部202,避空缺口203,安装段204,加强柱体204a,转动柱体204b,连接段205,链牙3,柔性带4,遮挡侧带5,凸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6,一种用于隐蔽型拉链的拉头,包括拉链头主体1,所述拉链头主体1包括上板102和下板104,上板102和下板104通过支芯103连接成一体,在上、下板和支芯103之间形成有Y型的合链通道;还包括一端安装连接在拉链头主体1上板102上的拉牌2;

所述拉牌2包括折弯臂201和手持部202,所述折弯臂201一端连接在所述拉链头主体1的上板102上,另一端从侧面延伸弯折至与手持部202连接,在折弯臂201和手持部202之间形成一横向的避空缺口203。

本实施例能够与设计有遮挡侧带5的隐蔽型拉链形成有效配合,在保证牙链和拉链头主体1不外露的情况下,针对性地设计了所述避空缺口203以容纳遮挡侧带5,使本实施例的手持部202位于遮挡侧带5的外侧,无需外翻遮挡侧带5即可抓持拉牌2进行拉动,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折弯臂201的形状无特殊限制,可以是U形、C形、L形等非闭环结构,只要可形成开口朝向遮挡侧带5的避空缺口203即可。

所述折弯臂201与上板102连接的部位设为安装段204,所述折弯臂201从侧面延伸至和手持部202连接的部位设为连接段205,所述连接段205的两端可以位于同一的水平面,即所述安装段204和手持部202位于或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该设计由于没有为遮挡侧带5预留厚度空间,因此拉动的顺滑度稍有欠缺,所述手持部202呈现外翘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205的两端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如图3所示),即所述安装段204和手持部20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为遮挡侧带5预留了厚度空间,保证了拉动的顺滑度,同时避免所述手持部202呈现外翘状态(如图5所示)。

所述固定轴可以是转动连接或非转动连接,考虑到转动连接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臂201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板102。

另外,当本实施例应用于箱包时,通过转动所述拉牌2,可使其上翘更符合手指的抓握动作(如图6所示),更有利于手指施力进行拉动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204设有转动卡位,所述上板102设有卡于所述转动卡位内的限位结构101,所述限位结构101可以是拉鼻、拉环、锁扣、卡扣等,无需特殊限制,只要能被卡于所述转动卡位即可,例如图1为象鼻头拉头,图7为打四点拉头。所述拉牌2能够灵活地转动但左、右移动受到限制,更加有利于施力拉动,同时防止所述拉牌2在拉动的时候滑脱。

具体地,所述安装段204为一包括三段结构的轴体,所述轴体的左、右两段设置为横截面为水滴状的加强柱体204a,所述轴体的中段设置为圆柱状的转动柱体204b,所述转动柱体204b的尺寸小于所述加强柱体204a的尺寸,且位于所述加强柱体204a的窄侧,所述转动柱体204b被夹于两段所述加强柱体204a之间,形成所述转动卡位。两个所述加强柱体204a除了用于形成转动卡位,该结构设计还有利于提高所述安装段204的整体强度,同时靠近所述连接段205的所述加强柱体204a能够提高所述折弯臂201的弯折处的强度,防止所述折弯臂201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204的两端由所述加强柱体204a的宽侧向窄侧方向逐渐收窄,有利于减少撞击和摩擦,造型也更为柔和流畅(如图2和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臂201由弯折部位开始逐渐变粗,防止所述拉牌2的拉动导致所述折弯臂201断裂,所述折弯臂201的两端分别平滑过渡至所述手持部202和安装段204,避免形成应力集中点或应力集中区。

具体地,由于拉动的作用力主要集中折弯臂201和各个拐角处,所述手持部202无需追求过大的厚度,面积足以手指抓持即可,因此,本实施例的手持部202为一薄片状结构,所述折弯臂201由弯折处开始逐渐加粗,在靠近所述手持部202的位置开始逐渐收窄与手持部202平滑衔接(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链头主体1的表面设有PVD保护层,提高所述拉链头主体1的硬度、耐磨度和美观度。

实施例2

参照图1至图6,一种隐蔽型拉链的结构,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牙链,牙链分别安装在一对柔性带4的相对两侧,所述牙链上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的拉头,一对柔性带4穿过拉头的Y型合链通道;

所述柔性带4的第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遮挡侧带5,所述遮挡侧带5横向穿入所述拉牌2上的避空缺口203而覆盖在所述牙链和拉链头主体1的上方,所述拉链头主体1在所述拉牌2的带动下沿着所述链牙3滑动且不外露。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遮挡侧带5实现所述链牙3和拉链头主体1不外露,使安装有本实施例的商品外表更加简洁美观,所述避空缺口203的设计使所述拉牌2拉动所述拉链头主体1时,所述遮挡侧带5无需保持翻开状态,操作更加方便;另外,由于所述遮挡侧带5被卡于所述避空缺口203,所述拉牌2还有使所述遮挡侧带5更加服帖的辅助作用。

由于所述链牙3和拉链头主体1的凸出会导致所述遮挡侧带5的外侧边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条第二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条6,所述凸条6衔接所述遮挡侧带5的外侧边,进一步提升本实施的美观度和拉链的隐蔽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